在東京尋找非洲足跡
2015 Nov 01 認識非洲
作者:wowAfrica阿非卡 共同創辦人 盧韋辰
近年來談論非洲大陸與國際關係時,中國大陸的「經濟新殖民」不免成為眾多人談論的議題。但是小編在非洲旅行時看到了許多日本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南韓的教會深耕非洲。不免開始思考日、韓兩國對於非洲的外交策略有甚麼不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非洲的呢?
我帶著滿腦子的疑問,希望這次來到東京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在這裡先小小說明一下日本與非洲大陸的關係囉!日本和美國可說是先進國家中對於非洲大陸有著較完整的發展計畫,亦不像歐洲國家有著殖民歷史的包袱。但這兩國的援助政策裡條列了「推動政治民主化」、「期望政府擁有更有效率的管理能力」等條件為援助計畫的基礎。然而這些條款不完全被非洲國家接受和配合,也不見得適合每個非洲國家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反觀中國一直強調「不干涉非洲內政」的資金挹注和建設計畫,更能吸引非洲國家靠攏。
但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期望以「高品質」打入非洲市場,這一點我在非洲旅行時就可以感受得出來當地人對於日本產品和建設的期待以及肯定。譬如:我在迦納遇到的漁夫就很自豪地告訴我,他船上的電動馬達是日本製造,跟其他人那種中國製的不一樣。 日本自1993年開始舉辦每五年一次的「東京非洲開發議會(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 TICAD)」。日本政府除了拉攏非洲國家的關係之外,也期望帶動更多企業及日本人至非洲大陸發展。
這次東京行,我拜訪了「日本非洲經貿協會(Africa Society of Japan)」的執行長,這個組織主要工作內容是研究非洲政治與經濟議題,並製作研究報告書供日本企業參考,試圖讓數字自己說話,說服日本企業前往非洲。
執行長成島先生說,非洲對於日本的外交及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日本人想要更走向國際化必須要認識非洲,並深入經營。但已經推行這計畫十六年的他,雖然看到越來越多日本人前往非洲國家,但仍以旅遊觀光及志工為主,不禁感嘆日本企業相對保守,真正在認真探討、認識非洲大陸的人仍是少數。
入夜後,我們住在一位坦尚尼亞人 Alex 的家裡。十年前他拿著獎學金來日本念大學,畢業後就留下來在生技藥廠工作。Alex 說當初他在唸大學的時候發現,大多數的日本人對於白皮膚的外國人相對友善,但對於深膚色的外國人會選擇忽視。一句「日本人似乎不太信任外國人」娓娓道出他這幾年在日本職場觀察到的現象,他有許多擁有漂亮學歷和經驗外國朋友想要進日本企業工作,但因為無法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再漂亮的履歷都會被面試官擺在一旁。
在六本木以及新宿可以見到許多非洲人在街上招攬生意和發傳單,大部分來自奈及利亞,在東京經營酒吧或是餐廳。我們選擇了一間已經經營11年的非洲餐廳,廚師來自布吉納法索,店門口的小貨車也以布吉納法索國旗作為底圖設計,店內以大量的雕像以及面具做為裝飾,加上音響播著西非地區的流行歌曲,一進門就很"非洲"。菜單上的料理選項出乎意外地多,有來自馬利、奈及利亞、肯亞、摩洛哥等國家的料理,也有直接從非洲進口的當地啤酒,小編實在羨慕東京的人們可以就近享受非洲的在地美食。
來自象牙海岸的鼓手及剛果的薩克斯風樂手在台上表演,也邀請大家上台一同起舞,感受非洲的活力以及熱情。店長說許多來自不同國家非洲人們都隱身在東京,經過他的推薦我才知道,除了有不同國家的非洲餐廳及音樂表演外,也有進出口非洲原料及其他貨品的商店,博物館也推出非洲文物特展,下個月還有一場由政府及民間單位合辦的非洲嘉年華活動。豐富且多元的角度讓日本人認識非洲,這樣聯合性的文化推廣很值得我們團隊以及台灣學習。
封面照片來源:盧韋辰
日本非洲經貿協會(Africa Society of Japan)
非洲餐廳カラバッシ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