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Africa阿非卡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回主選單
    •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回主選單
    •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回主選單
    • 非洲創新創業
    • 趨勢洞察
    • 非洲新手指南
    •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Join us
  • Login
  • 0
    wowAfrica阿非卡
  • 關於我們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非洲創新創業 趨勢洞察 非洲新手指南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非洲創新創業 (34)
    • 專題報導|盧安達新創生態圈 (5)
  • 趨勢洞察 (37)
    • 專題報導|印度進攻非洲醫療市場 (4)
  • 非洲新手指南 (3)
  • 認識非洲 (246)
    • 專題報導|斷交後,他們怎麼了? (5)
    • 專題報導|布吉納法索藝術與設計 (7)
泛非洲商業趨勢 人物專訪 非洲旅行 盧安達 烏干達 肯亞 南非 布吉納法索 奈及利亞 迦納 埃及 蘇丹 馬達加斯加 辛巴威 坦尚尼亞 納米比亞 馬拉威 史瓦帝尼 聖多美普林西比 衣索比亞
  1. 首頁
  2. 所有文章
  3. 巫毒教就是「與魔鬼打交道」?來認識真正的西非國教

巫毒教就是「與魔鬼打交道」?來認識真正的西非國教

2015 Nov 24 認識非洲
內容目錄
  1. 迷思一:巫毒教=殭屍、活人祭祀?
  2. 迷思二:巫毒娃娃=詛咒人偶?
  3. 迷思三:西非國教傳到海地造成大地震?
  4. 迷思四:巫毒教的《聖經》是?
  5. 迷思五:「巫毒城市」紐澳良-因巫毒成為美國最神秘的城市

作者:葉菀菱


「電視福音傳道士」Pat Robertson於節目上說,巫毒教徒「與魔鬼打交道」,殺了一隻豬並將牠的血喝掉,好獲得撒旦的幫助,才能順利從法國獨立。而地震的毫無預警襲擊,就是巫毒教徒與魔鬼交易而來的「詛咒」。先別管Pat Robertson說的是不是真的了,你對巫毒教的認知又有多少呢?

早在我們真正了解巫毒教之前,第一本有關巫毒教的書《Haiti or the Black Republic》,與眾多好萊塢的電影,如《I walked with a Zombie》(與殭屍同行), 《Angel Heart》(天使心)或007系列的《Live and Let Die》(生死關頭),就先告訴我們巫毒教是什麼樣子。不信的話,想一下你對巫毒教的了解,是不是停留在會詛咒人的巫毒娃娃、殭屍傳說等鬼故事,膽小一點的甚至不敢討論這個話題。了解巫毒教,就從打破成見開始。 

迷思一:巫毒教=殭屍、活人祭祀?

如果你有機會去一趟巫毒市集,看到琳瑯滿目、風乾後的動物骨頭,詭異氛圍一定讓你想腳底抹油、趕快逃走,因為畫面實在是太驚悚啦!花50秒,來看世界上最大的巫毒市集 : The World’s Largest Voodoo Market

到底這些動物乾屍是用來做什麼的?巫毒教(vodou),源自西非國家貝寧方言「vodun」,是當地國教,有「靈魂」之義。於16世紀時盛行於西非迦納、貝寧、剛果及多哥的族群部落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西非部落間,醫院無法醫治的病,往往尋求巫毒的協助;而不只身體上的,心裡有過不去的關卡,也能在舉行儀式,使用動物乾屍時向神訴說。

巫毒的世界裡,有個主神「Bondyè」,創造了世上的一切。但因為Bondyè不會直接與人「接觸」,大部分的海地人以小神Loa(奈及利亞語,表示「神」之意)為主要傾訴對象。祂是信徒保護神也是大神的傳話使者,每年的特定節日,當地人都會舉行載歌載舞、宰殺牲畜的儀式來祭祀Loa。但祭祀中使用動物乾屍,到後來居然誤傳為殭屍、活人祭祀。但仔細想想,這些是不是也跟感恩節吃火雞、中元節拜三牲的習俗相去不遠呢?

迷思二:巫毒娃娃=詛咒人偶?

另一個是有關巫毒教的迷思,就是「巫毒娃娃」了。由於他們相信人不會真正死亡,會以靈魂的方式繼續存在著,才會有巫毒娃娃的存在。巫毒娃娃是他們傳話的媒介,能將信息帶往給過世的親友們;同樣地,也能傳達愛情、財運、好運,或予以療癒、歡欣給身旁的人們,有類似平安符、幸運物的功能。

現在對巫毒娃娃的污名化,大多把它想成是扎小人的人偶、詛咒的道具,但這完全違反了巫毒教的本意,因為巫毒教義嚴格地禁止傷害他人。他們相信因果報應:如果你向宇宙傳達了訊息,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他都會以三倍的力量回報,也就是三倍定律(Threefold Law)。

迷思三:西非國教傳到海地造成大地震?

提到海地,總不免聯想到2010年那場恐怖的7級大地震,造成10萬人死傷的慘劇。但在發生悲慘事件時,居然有人信誓旦旦地認為,海地大地震是因為當地信仰巫毒教的關係。但你知道海地因為信仰巫毒教的關係,脫離法國殖民,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獨立共和國嗎?

15世紀時,印地安人先發現了海地這塊島嶼。海地天然條件極佳,好到令殖民者忌妒的程度。據HWP Hartford的資料顯示,海地當時土壤肥沃的程度「就像《傑克與豌豆》的故事一樣,隨便撒些種子,明天就能收割了。」也因此,日益富庶的海地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稱。

但隨著航海時代的來臨,外來者西班牙人入侵,對他們施行奴役、屠殺、暴虐,也由於天花的關係,導致印地安人口從30萬人銳減到500人。但為了挖掘金礦,西班牙人再從西非沿海地區「進口」黑奴;而17世紀時法國發現海地(他們稱聖多明哥),與西班牙簽署條約後,將大部分土地歸自己所有,並引進大量(約70萬)的黑奴種植甘蔗、棉花、咖啡、菸草等經濟作物。而巫毒教也遠從西非飄洋過海,隨著黑奴們來到了海地。

(照片來源: Miikka Skaffari@Flickr CC BY-NC 2.0)

那時,法國引進西非黑奴到海地後,發現了巫毒教對殖民不利,為了杜絕人們的信仰,施以鞭刑、吊死、囚禁,甚至強迫他們改信天主教,都無法有效禁止人民的信仰。1791年到1804年間,海地爆發革命,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黑奴起義、推翻殖民政權的國家。除了受法國大革命(1789-1799)的影響,海地國父杜桑·盧維圖爾帶領外,民間信仰的巫毒教更是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教義中的「堅忍」信念,幫助海地人度過被殖民的艱難時光,也更堅定脫離法國統治的想法。

迷思四:巫毒教的《聖經》是?

新的海地憲法,已將巫毒教訂為海地人的文化遺產之一。到今天,全球有6000萬名巫毒教徒,但這還不包括由巫毒衍生出的宗教,如巴西的坎多摩宗教(Candomblé)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歐比亞教(Obeah)。巫毒教融合其他宗教的特性(如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讓當地一個說法相當盛行:「85%的海地人信天主教,100%的人信巫毒教。」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從中也能發現,同時信仰兩種宗教在當地不僅不衝突,還相當普遍。

2012年,海地大地震兩年過後,美國的巫毒教徒試著以音樂來撫平受難家屬的傷痛。藝術家們群聚在一塊,說著巫毒在他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宗教就像膠水一樣,吸引著彼此聚一塊。如果有人開始打鼓,就會有人聽到,接下來場地(巫毒廟)就滿了。」身為女祭師的Marie Saintil說。大地震造成150萬海地人無家可歸,有些人只好隻身前往美國另謀生計,「我們的信仰能幫我們找到出路。不論是信仰哪個宗教,有什麼顯赫的家世背景,都免不了一死。巫毒教的傳統信念使人平靜、坦然的面對死亡。」

巫毒不僅是海地人發生悲劇時精神上的支柱,更已無形的融入他們生活。同樣是女祭師的太子港人Desir,同時是DDPA關懷協會(DDPA Watch Group)的創辦人說:「大家都質疑,為什麼巫毒教沒有一本像《聖經》一樣的書,來澄清所有的誤解。但這的確不需要,因為巫毒教是藉由口述、親身體驗流傳下來的。就像活著、呼吸、跳舞,自然的融合在我們生活中,祂教我們如何尊重環境、社區甚至是整個國家。」停了一下,Desir繼續說:「海地巫毒教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樣,只要我們對彼此感到害怕,就無法敞開心胸接納。」

(照片來源: Natalie Marchant@Flickr CC BY-NC-ND 2.0)

迷思五:「巫毒城市」紐澳良-因巫毒成為美國最神秘的城市

你知道嗎,除了海地之外,美國有一個地方也縈繞著巫毒神祕氣息,就在美國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城。雖然1804年時海地獨立,但時局還是相當地動盪不安,在經濟壓力逼迫下,上千名的海地難民逃到路易斯安那州去。為什麼是路易斯安那州?1803年,美國從法國買下「路易斯安那領土」擴張領地,脫離法國控制,使得美國領土一下子大了2倍。那時候,不只海地人,其他美國境內的人也蜂擁至路易斯安納州尋求謀生機會,而巫毒教也隨著海地人在美國膨發起來,尤其在路州第一大城,紐澳良。

但與海地不一樣的是,在紐澳良信仰的巫毒教,增添了許多「鬼影傳說」。為了讓巫毒教更有看頭,自1930年起,紐澳良徹底地將巫毒商業化、觀光化,盡情地賣弄它神秘的特點,販售如巫毒娃娃、殭屍人偶、假魔法水、粉末、巫毒娃娃博物館等。而1932年好萊塢電影《White Zombie》(白殭屍),更將巫毒的鬼魅推往另一高峰,大眾對於巫毒的認知,也是從那時起偏頗,就連巫毒的拼法也從原本的「vodou」變成「voodoo」,錯誤一直流傳至今,也漸漸形成目前我們知道巫毒教的模樣。

或許正如牧師Desir所說的,真正了解巫毒教後才不會被好萊塢的噱頭唬弄,更不必感到害怕。打破迷思從現在開始:想為家人 / 朋友 / 情人增點好運嗎?不妨拿根骨頭或樹枝,用麻繩纏成十字的形狀,以小草為身體,試著為他們做一個的巫毒娃娃吧!


本文同步刊載於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封面圖片來源: Miikka Skaffari Anthony @Flickr CC BY-NC 2.0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拜訪迦納巫毒村

拜訪迦納巫毒村

「你知道巫毒嗎?想不想認識他們?」在吃早餐的時候朋友在我耳邊低聲說著,彷彿害怕其他人聽到,他解釋到,因為街坊鄰居都是天主教徒,他們認為巫毒是一種邪教,接觸巫毒會招來厄運或詛咒,所以村民們都敬而遠之。

迦納Gambaga女巫村大冒險

先來說說「女巫」到底是怎麼回事吧!部落的人相信如果村子遭遇到疾病或是不幸,一定是女巫在搞鬼,甚至是老太太的丈夫過世了,女巫也可能被冠上用巫術害死老公的莫須有罪名。這時候他們會指名一位可能是女巫的女人,然後用一些傳統的方式判定她是不是真的女巫。最常用的方法是草藥,酋長會讓被冠上女巫罪名的女人吃下特製草藥,吃下草藥的女人才會誠實回答她是不是女巫。村民會把女巫驅逐並警告若是敢回到村子裡繼續施法,便會殺掉她。女巫村就是專門收容這些無處可去的女巫,迦納北方各部落的女巫被流放到這邊後,Gambaga的酋長會安排她們的住處並且讓她們服下驅除魔力的草藥。

非洲新聞重點摘要2016年9月8日

從馬拉威助產士到北醫博士 Madalitso ,持續累積能量再照亮他人

2020年從臺北醫學大學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的 Madalitso Khwepeya 在某場以母嬰健康為主題的演講中,分享了自己以前在馬拉威從事助產士工作時的經驗與發現。演講的最後,她以「我以身為助產士為榮!我愛我的工作!」,為自己過去幫助無數馬拉威婦女生產的日子,下了一個極富熱情的結論。

中國深植非洲展望世界時,台灣何去何從?

中國深植非洲展望世界時,台灣何去何從?

大陸對於非洲上的佈局,已令大家有種毛骨悚人的感覺,那我們再來看看大陸目前幾項於全世界的建設板圖計畫:陸上與海上的「一帶一路」建設計畫,其中海上絲綢之路亦抵達了肯亞;乘載著一帶一路戰略平台的「亞洲基礎投資開發銀行(AIIB)」;於去年底正式動工,橫跨拉美的基建工程「尼加拉瓜運河」;以秘魯西邊的太平洋,連接巴西東臨大西洋的「兩洋鐵路」。還有太多難以數計的國家發展計畫已開始,或即將展開。

關於電影《黑豹》,人物衣著裡蘊含的文化元素

無論你是剛從電影院欣賞完《黑豹 Black Panther》,或是正準備跟朋友一起進電影院觀賞。你或許會被電影人物的穿著打扮給吸引了,這些生活中不常見的服飾、圖案與顏色,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甚至是萌生想擁有一件的衝動。那麼,究竟為什麼電影《黑豹 Black Panther》裡的人物衣著如此獨特又吸睛呢?答案可能源自於裡頭蘊含的文化元素哦。

關於我們

  •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收費服務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一段8號8樓之12
  • 公司名稱: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統編: 8512617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owAfrica阿非卡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