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顆顆腐爛番茄,了解奈及利亞的經濟發展限制
2016 Mar 18 認識非洲
作者:何佩佳
奈及利亞是番茄生產和消費大國,因為氣候與耕地條件適合種植番茄,為非洲第二大、全世界第十四大番茄生產國。
番茄產區主要在奈及利亞北方,由於儲存、運輸、銷售及加工能力有限,以及缺乏灌溉系統,產得多爛的也多。縱使年產量約一百五十萬噸,綜合諸多因素而無法銷售出去的番茄數量粗估約九十萬噸,最後成功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番茄只剩下六十萬噸,每年還需進口大量番茄和番茄醬。生材進口暨發展局 (R.M.R.D.C.)執行長 Dr. Hussaini Ibrahim 表示奈及利亞一年花十六億美金從他國進口的番茄加工品。
番茄對奈及利亞有多重要呢? 民以食為天,從吃的方面打個比方,番茄醬對奈及利亞人的重要性就像香雞排之於臺灣人吧。
當地料理中許多燉煮的湯品及著名的炒飯 Jollof Rice,番茄醬就是造就其美味的靈魂調味醬、不可或缺的要角。番茄醬深受奈及利亞一億八千萬國民喜愛,年需求量達九十萬噸,其中八成以脫水番茄和番茄醬等方式從中國進口。當地企業針對脫水番茄進行簡單的加工包裝然後上市,或直接銷售從中國來的番茄醬。
當地政府曾試圖解決問題,不過因為沒有進口限制與電力供應不足,最後市場反應不佳,失敗收場。
( Photo source: healthylivingsteps )
奈及利亞為非洲最大石油輸出國,近年來油價下跌嚴重,國家收入百分之五十來自石油的奈及利亞陷入財政危機。外匯儲備量驟降,進口產品價格節節攀升的環境背景下,奈及利亞聯邦政府開始鼓勵並扶植本土製造業發展,並頒布法令禁止進口番茄及番茄醬。
奈及利亞最大丹格特集團 Dangote Group 宣布將在北方卡諾州 Kano 建設番茄加工廠,計畫年產四十三萬噸以解決造成國家經濟的番茄問題,同時創造就業機會。丹格特集團與世界銀行和英國國際發展部合作,實施成長與就業計畫 Growth and Employment project,以合理價格向農民直接收購番茄,打破過去農民間因削價競爭引發的惡性循環,進而保證了加工廠的原料供應源。然而亦有人擔心丹格特集團會仗持著政府撐腰與自身財力,壟斷市場、一家獨大。
丹格特集團創辦人為奈及利亞的商業大亨 阿里科‧丹格特 Aliko Dangote,曾被《富比士》雜誌評為全球富豪第四十三名。生於一九五七年,現年五十九歲的丹格特先生,一九八一年創辦了丹格特集團 Dangote Group,起初從事水泥生意,至今業務範圍包括水泥、麵粉、水果加工業、棕梠油煉油廠、其他民生用品等等。
(上圖為丹格特集團創辦人 阿里科‧丹格特 Aliko Dangote / photo source: Forbes)
從番茄引發的經濟問題來看奈及利亞的另一項隱憂:體弱多病的勞動市場。世界銀行日前發表了一份報告,分析奈及利亞勞動力市場的困境與解決辦法,造成就業市場軟弱原因如下:
原因一、貪污問題
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 Muhammadu Buhari 日前大刀闊斧斬亂麻,原因是公部門裡太多幽靈人口貪食公家飯,連剛出生的嬰兒或著死亡多年的家人都被拿來當人頭詐領薪水。剪不斷、理還亂的貪腐問題嚴重腐蝕奈及利亞經濟,導致公部門行政效率不彰,不當使用資源造成更多問題。
原因二、技術提升
從「番茄產得多爛的更多」的問題中便可略知,倉儲與加工問題阻礙著農產品業提升附加價值。另外,奈及利亞一億八千萬人口,看似龐大的勞動力市場,在缺乏完善技職體系或進修系統下,勞工們無法提升技能也突破個人的貧窮輪迴。然而就算技術提升了,還有來自社會的阻礙。
電影 Sexy Money 細膩的描述了社會問題:外國基金會在奈及利亞創辦女子技能學校,讓女孩也能拿起板手修車,望她們學成後憑著一技之長改善生活。然而,在缺乏完善監督系統與就業輔導系統之下,許多本該用在學習上的金錢被收進個人口袋裡,相關就業環境比較青睞男性,女孩為了生活只好重操舊業,賺取微薄收入。
原因三、城鄉發展不平衡
奈及利亞雖有高度發展的金融服務業、製造業、影視娛樂業,但這些就業機會多在發展較好的南部城市,這些行業也都需要有一定水準與技能的人士才能勝任。不符合資格的勞工們想在城市生存就得接受低時薪、高工時的工作。從種族分布區域及屬性來分析,分布在東南方的伊波族 Ibo及西南方的尤魯巴族 Yoruba,多數信奉基督教,以經商和務農為主;片及北方的豪沙富蘭尼族 Hausa-Fulani 則是篤信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此因素僅供參考絕非絕對標準。
原因四、完善的社會
節節攀升的失業人口群聚在城市各處,埋下安全隱憂、犯罪率提升的種子。沒收入的人會向家裡伸手要錢,當家中經濟只能拿來解決三餐溫飽,無法做其他投資增加財富時,亦無法突破貧窮。或許政府應該訂定相關社福或就業輔導措施,降低貧窮人口,使其能自食其力進而壯大國力,
現在,奈及利亞擠下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從亮麗的外表看來奈及利亞似乎是塊寶地,但當地失業率節節攀升,對底層每日為三餐溫飽掙扎的人民而言,漂亮的數字只是數字,毫無切身之感。又譬如石油問題,奈及利亞是聯邦政府石油收益屬於國有,長年以來並未合理分配給盛產石油的地方政府,亦未誠意解決漏油問題導致的生態破壞。
究竟這些財富流向哪了呢?
封面照片來源:BuzzNigeria
參考資料: Worldometers 、 VENTURE1 & VENTURE2 、 Bloomberg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