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後進入布吉納法索的現場觀察與感想:我們都難過,但咒罵對方無濟於事
2018 Jun 14 認識非洲 專題報導|斷交後,他們怎麼了?
作者:何佩佳
其實帶著「第一批斷交後進入布吉納法索的台灣人」這個稱號,飛往位在西非內陸的前友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其中又以難過佔多數(以下簡稱布吉納法索為布國)。
還沒「自我介紹」就先被「汙名」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結識、深交了許多來臺唸書的非洲人,其中以布國人佔多數,布國人帶給我的印象多為謙遜有禮、認真上進,因此我對布國有著極高的好感。
兩年前,當邦誼尚在,我到布國出差時,看見了主流媒體描述的「貧窮」面貌,但也有幸見到主流媒體不愛報導的另一面。事實上,「貧窮」不是布國的全貌,這片土地蘊藏著許多瑰寶,等待伯樂來欣賞。
這一次在斷交後前進布國,純屬巧合,我早在年初就已訂下到布國出差的計畫。得知台布斷交是在我出發的前 4 天,當時我正在迦納,參加慶祝非洲日的活動,斷交消息一進到耳裡,就將我人震懾住了。
布國在台灣是知名度不高的友邦,我也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才會知道世界上有個國家叫布吉納法索。斷交讓布國瞬間全台知曉,同時也瞬間被貼滿「愛錢、絕情、窮國」等負面標籤。我腦海裡閃過無數個在臺的布國朋友臉孔,還有每次斷交社群網路裡必定會出現的酸言酸語,我心疼他們還沒有機會好好地自我介紹,就先被冠上臭名。
兩國斷交,布國人怎麼看?
「臺布兩國斷交,你的想法是什麼?」這是我不想開口問,但必定會談論到的問題。
出差期間,跟我有往來的多數布國人,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為什麼?」沒有人開心鼓掌,也沒有人難過哭泣,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震驚。
其實,臺布兩國斷交的消息在這裡一直都有謠傳,只是臺灣跟布國兩邊都沒人知道具體時間會是什麼時候,孰料它來得又急又快。
「這種窮國斷了也沒差!」、「這種國家留著也只是一直跟我們要錢啦!」這是不少臺灣人的想法。
對比其他沒有邦交的非洲國家,在布國的臺灣僑民、商人十分少,我抵達的時間也正好是臺灣駐外單位忙著處理後續事宜之際。
雖然不是每個布國人都反對斷交,部分贊成斷交的人期待新關係能為國家帶來經濟榮景;但同時,也有一位台灣的駐外人員與我分享,事發之後他回到單位裡,見到的每個布國人都掛著一張「抱歉,我們國家做了這種事」的臉跟他握手、談話。
每個人對這段邦誼的想像與觀感都不同,或許,我們不該過度因自己的偏見,窄化了此事的多面性。
(在某單位的辦公室裡,仍掛著台灣與布吉納法索國旗的日曆,不久後被折下的台灣國旗就會被換掉。/ 攝影:何佩佳)
少了國家的支持,台人在非洲機會將限縮
「一斷交我們就過來了。」某日工作結束後,兩個陌生的中國人走向我,聊天過程中透露出他們已經有一群人現正住在布國的中資飯店,對於來布國找尋生意機會,十分興奮。
幾句寒暄後互相道別,看他們離去的背影,我覺得自己彷彿見到即將到來的千千萬萬個中國商人的縮影。野心勃勃的他們肯定會來,但會留下來且成功的僅會是一小批人。
在非洲拚命為生活的可不只有中國人,還有印度、黎巴嫩、土耳其、法國、俄羅斯、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其中西非地區,更是黎巴嫩商人緊咬的事業版圖。
在非洲看著世界各國競相找尋機會進入市場,而臺灣卻因各種原因,逐漸轉身離開,在這片商機處處的大陸上,只剩下一個邦交國;與此同時,又聽見外交的壞消息,感覺更是難過。
首先,沒有國家的協助,企業到非洲發展必須自立自強;其次,風險承擔能力較高的大型企業或國企若不願到非洲發展,未來臺灣年輕人想到非洲發展、打造自己的人生舞台,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機會也將會來越少。少了「母雞帶小雞」,在非洲這塊新興市場,將難以找到臺灣發揮或立足的位置。
咒罵無法改變,給予對方祝福即可
(攝影:何佩佳)
某日在返回旅店的晚上,恰巧車沒油了。司機去買油時,我與同行的夥伴下車等待,此時夥伴提醒我,我才驚覺不遠處的廣告招牌,上頭的海報正是臺灣在布國的國際合作計畫宣傳廣告──這畫面即將走入歷史,而我正在歷史的現場。
隔日,我再次路過此路口,廣告招牌上只剩下殘餘的海報紙。面對曾經的朋友,對他說出毒辣的言語無法造成任何改變;如果它的選擇能帶給當地人民更好的未來,我們就送上最誠摯的祝福吧!
封面照片版權屬 wowAfrica阿非卡,未經允許請勿擅自下載令作他用。
本文同時刊登在wowAfrica阿非卡的媒體合作夥伴 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