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Africa阿非卡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回主選單
    •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回主選單
    •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回主選單
    • 非洲創新創業
    • 趨勢洞察
    • 非洲新手指南
    •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Join us
  • Login
  • 0
    wowAfrica阿非卡
  • 關於我們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非洲創新創業 趨勢洞察 非洲新手指南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非洲創新創業 (34)
    • 專題報導|盧安達新創生態圈 (5)
  • 趨勢洞察 (37)
    • 專題報導|印度進攻非洲醫療市場 (4)
  • 非洲新手指南 (3)
  • 認識非洲 (246)
    • 專題報導|斷交後,他們怎麼了? (5)
    • 專題報導|布吉納法索藝術與設計 (7)
泛非洲商業趨勢 人物專訪 非洲旅行 盧安達 烏干達 肯亞 南非 布吉納法索 奈及利亞 迦納 埃及 蘇丹 馬達加斯加 辛巴威 坦尚尼亞 納米比亞 馬拉威 史瓦帝尼 聖多美普林西比 衣索比亞
  1. 首頁
  2. 所有文章
  3. 達荷美亞馬遜:所向披靡、令人聞風喪膽的女子軍團

達荷美亞馬遜:所向披靡、令人聞風喪膽的女子軍團

2016 Dec 19 認識非洲
內容目錄
  1. 達荷美亞馬遜的發展歷史
  2. 女戰士必經的斯巴達式教育
  3. 對於達荷美女性,這是一份光榮的職位
  4. 令法國軍隊恐懼的娘子軍

作者:蔡祁珊

image

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位於現今西非貝寧共和國(La République du Bénin)的南部沿海和內陸有一個以強悍聞名的王國-達荷美王國(Kingdom of Dahomey)。這是個具有奴隸制的國家,達荷美王國和歐洲進行奴隸交易,並管理奴隸相關業務。到了十五世紀後期,達荷美的沿海便有座規模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這個地方也因此被稱為「奴隸海岸」。達荷美王國最為人所熟知的是1729年建立女戰士部隊,她們也是現代戰爭史上唯一有紀錄的位居前線女性部隊。

這支女性部隊以強悍聞名,歐洲人使用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女兵,稱呼這支軍隊為「達荷美亞馬遜」(Dahomey Amazons),而她們自稱為N'Nonmiton(也可稱Mino),在當地主要族群豐族(Fon)[1]語言中的意思是「我們的母親」;或是Ahosi,意思是「國王的妻子」。

image

(紅色的位置即是過去達荷美王國的範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達荷美亞馬遜的發展歷史

這支軍隊存在的歷史超過兩世紀之久,起初這支女性部隊存在的目的並非保家衛國,而是狩獵大象的獵人,因為她們相當勇猛且擁有極佳的辦事效率,後來開始轉型為皇家保鑣。

1708年達荷美第五任國王阿加賈(Agadja)上位掌權,他在位的二十四年內不斷向外征戰。連年征戰的結果就是男性兵源嚴重不足,當時好戰的阿加賈國王便將腦筋動到能力卓越又忠誠的達荷美亞馬遜女子部隊,把她們從皇家護衛隊變成能為國出征的軍隊。達荷美亞馬遜女子部隊成功地在1727年擊敗鄰近的薩維王國(Kingdom of Savi);同年亦征服維達王國(Kingdom of Whydah),並將約4,000位戰俘帶回作為人祭,獻給巫毒神(Voodoo gods)。

達荷美王國的第九任國王格澤(Ghezo,1818-1858)是一名軍國主義的擁護者,他開始增強這支軍隊的武力,到十九世紀中葉,這支女性軍隊的規模佔整個達荷美軍隊的三分之一。

image

(達荷美亞馬遜女戰士的合影。/ 圖片來源:WIKIMEDIA)

這群女戰士在社會中的地位非常崇高,而且大多為處女。在軍隊服役的期間內,她們等於是「嫁」給了國王,因此也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再者為了確保國王是她們第一忠誠的對象,服役期間結婚生子是不被允許的。雖說是象徵性地嫁給了國王,但是達荷美亞馬遜的貞潔連國王也不能輕易地破壞,更遑論其他人,一般人若是觸碰這些女人即等於死亡。

女戰士必經的斯巴達式教育

想要成為達荷美亞馬遜的一員,必須接受超乎想像的嚴苛訓練。王國會挑選強壯、健康及勇敢的女性,訓練她們成為戰鬥機器,甚至有些女孩從八歲就開始被鍛鍊。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們比男性軍隊的訓練更為嚴格,這些女戰士必須學會生存、紀律與無情,而感情去除亦是訓練是重點之一。除了超乎常人的體能訓練,她們也會被要求攀爬充滿刺的牆壁以訓練疼痛耐受度;再透過軍事訓練和執行死刑來訓練她們對死亡的無感,甚至有一項訓練項目是將戰俘們武裝起來,並將他們集合起來與女戰士們比拚,看這群女戰士能殺死多少人,這樣的訓練使得她們能夠無情地給予敵人死亡。根據一個1880年代訪問達荷美王國的法國代表團記錄,他們看到一位大約16歲左右的女孩在訓練過程中很輕鬆地砍下囚犯的頭顱,並吞下劍上沾染的鮮血,同時她的同胞們則在一旁興奮地尖叫著。另外,戰士們會收集所砍殺的人的頭骨來裝飾王宮,或是將敵人的頭顱帶回家表示戰功。英國探險家伯頓(Richard Burton)訝異於她們的戰鬥能力及訓練,並形容她們為黑斯巴達(Black Sparta)。

對於達荷美女性,這是一份光榮的職位

縱使訓練過程相當嚴酷,但這對於當時多數婦女而言是一種榮譽。許多想要脫離貧窮或結婚的束縛的女性會選擇自願進入這支軍隊,因為這個職位可以讓她們翻身成為單身且富有的女性,甚至有機會擔任具有影響力與指揮的職位,這些女戰士可以在議會中擔任重要角色,有資格對於王國的政策進行辯論。

雖然從軍的好處多,但也並非人人都是自願從軍。若這位女性的家庭認為她不適合作為一位達荷美男人的「理想」妻子,她的父親或是丈夫有權利請國家徵召讓她進入軍隊;有些家族也會把女兒獻給國王做評斷,長得漂亮就有機會成為國王的後宮妃子,身體強壯就可能加入軍隊。根據歐洲人的紀錄,這支軍隊被認為比男戰士更為勇敢及有效率,而且對於戰鬥相當狂熱。這群視死如歸的女戰士有句座右銘:「不成功便成仁(Conquer or Die)」,戰場上怯懦逃離者會被立即處死。

令法國軍隊恐懼的娘子軍

法國在1890年代開始展現侵略非洲的野心,備受威脅的達荷美王國便和法國軍隊展開有了第一次交手。起初許多法國士兵因為敵方是女性,遲疑與不敢開槍讓他們傷亡慘重,這群女性軍隊的存在帶給法國軍隊相當大的恐懼。有一位法國士兵描述他看到朋友被一位女戰士當場用大刀斬首,而另一位士兵上前使用槍托敲掉女戰士手上的武器,但女戰士卻反將他壓制,並用牙齒撕裂他的喉嚨。

面對這樣強悍且難以預測的軍隊,起初法國一直處於劣勢,直到第二次法國和達荷美的戰爭,由於得到外國軍團的協助又配備機關槍等武器,法國才開始扭轉劣勢占上風。法國最終在1894年1月征服達荷美,達荷美王國也成為最後屈服於歐洲殖民的傳統非洲王國。大多數的達荷美亞馬遜女戰士在戰火中死去,法國軍團形容這些女性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膽量」。由於對於這群女戰士的恐懼,再加上她們對於王國的絕對忠誠,法國征服達荷美王國後也將許多女戰士進行處決。

由於女戰士在戰爭期間使得許多法國軍喪命,她們勇猛、無情的攻擊讓法國軍隊心生恐懼,因此,在法國殖民此地後宣布的第一條法令就是:「禁止達荷美婦女在軍中服役或攜帶武器。」

關於達荷美亞馬遜的故事依然眾說紛紜,雖然許多傳聞的真實性並不為人所知,但這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是確實存在的!在1978年,一位貝寧歷史學者很幸運地訪問到了達荷美亞馬遜女戰士最後倖存者─Nawi女士,她表示自己曾於1892年與法國戰鬥。採訪完隔年她就離開人世,雖說出生年份已不可考,但據傳她享年超過一百歲。這支女戰士部隊令許多國家聞風喪膽超過兩世紀之久,即使這支軍隊現在已經不存在,但她們的故事至今仍被世人所傳頌,也有不少戲劇或藝術在敘述這群女戰士的故事,她們忠誠、英勇,甚至是對於敵人慘忍與無情的事蹟也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跡。


附註:[1] 豐族(Fon):是一個西非民族,現主要分布於貝寧與奈及利亞,主要信奉巫毒教。

封面照片: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華人百科、維基百科、New World Encyclopedia、BlackPast、The Culture Trip、GenEq Benin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魚頭蛇身的尚比西河神-Nyaminyami

魚頭蛇身的尚比西河神-Nyaminyami

在非洲大陸上的神明有千千百百種,不僅具有相當的文化與歷史意義,也可以讓我們一窺他們的精神世界。這次我們介紹辛巴威巴東加(Batonga)人的信仰,一位具有魚頭蛇身的河神-Nyaminyami。巴東加人認為祂可以帶來豐饒與保護。但是跨越尚比亞和辛巴威兩國邊境的卡里巴大壩(Kariba Dam),它建設使得當地居民被迫遷移,也分離了 Nyaminyami 和其妻子,巴東加人認為這是對神明的大不敬,接二連三的洪水便是神明憤怒的表現,而巴東加人始終相信 Nyaminyami總有一天會帶他們回去祖先的居住地。

格萊沃爾節:盛況非凡的沃達貝族男性選美

格萊沃爾節:盛況非凡的沃達貝族男性選美

格萊沃爾節(Gerewol)是尼日的沃達貝族(Wodaabe)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其中「男性選美」是該節日獨特的特色,也是習俗。選手們會穿著華麗的服飾與美麗的妝容,然後用傳統舞蹈Yaake吸引評審與女性觀眾的目光。另外,沃達貝族也是世界上少見的一妻多夫制部落,女性擁有絕對的性自主與話語權,在這個多數社會結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沃達貝族的制度呈現了人類社會多元的一面。

婆婆媽媽站出來!非洲女性捍衛權益的勇敢

婆婆媽媽站出來!非洲女性捍衛權益的勇敢

但說到裸體抗議,你腦中浮現的畫面,是否大多為白人女性? 卻忽略了,女性主義和女性平權抗爭,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議題,許多不同膚色的女權主義者,認為這樣的裸體抗爭方式,把西方的文化和認知灌輸到其他國度,是一種帝國式的女權主義。

為爭取女權,她在1920年代的埃及公開摘下面紗

為爭取女權,她在1920年代的埃及公開摘下面紗

在歷史上,每當不平等的問題存在時,總有些人願意挺身而出。若說Martin Luther曾是那位打破黑白人隔閡的關鍵人物,那在埃及的歷史上,是否也有那位奮不顧身要爭取女性權益的人呢?有的,他叫Huda Shaarawi。 

納米比亞:赫雷羅女人的維多利亞風洋裝

納米比亞:赫雷羅女人的維多利亞風洋裝

非洲大陸的西南側有一個濱海國家叫納米比亞Namibia,這裡有一個部族的女人穿著打扮活似突然從維多利亞時代誤闖進二十一世紀。這些人並非穿越時空到現代的古人,她們是赫雷羅族的女人。自上個世紀開始,她們便開始穿這套激似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傳統服飾。外人可以從服飾的用料及裝飾,看出一個女人的社會上地位及財力,也是已婚身分的象徵,宣示自己將會遵守赫雷羅族的傳統

加彭華裔混血平恩,挑戰兩代總統家族政權

加彭華裔混血平恩,挑戰兩代總統家族政權

位於中非的加彭,八月舉行總統大選,出現一位能和兩代總統彭戈家族抗衡的候選人─平恩(Jean Ping),他不但政治經驗豐富,更特別的是中國商人之子的身分。平恩從不避諱其加彭華裔混血身分,反以此為競選籌碼,特別加深其中國連結,以「我是溫州人」自居,期望得到經濟支持。而他和彭戈家族,從昔日政壇走右手,到競選對立,兩者關係也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選舉至今仍各說各話,但特殊背景的平恩,著實讓這次加彭大選引起更多國際討論。

關於我們

  •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收費服務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一段8號8樓之12
  • 公司名稱: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統編: 8512617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owAfrica阿非卡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