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從歷史中學習,為自己選擇適合的,而非全盤接受別人說是好的東西
當非洲開始說「Ni Hao」
2019 Jan 28 認識非洲
作者:何佩佳
隨著中國與許多非洲國家的政治、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使得當地擁有中文及當地語言等能力者在求職路上相當吃香。乘著趨勢茁壯的中文需求及國家發展所需,許多非洲國家開始或計劃將中文納入學校課綱。
烏干達教育部不久前宣布計劃在35所中學新增中文課,肯亞課程開發機構(KICD)也宣布已完成中文教學大綱設計,適合對象為小學四年級(約10歲)以上學生參與,預計2020年推出。關於烏、肯兩國將中文教學帶入學校的新聞報導,內容多提及學習中文有利未來求職。
擁有外語能力就像手持一把新鑰匙,為人擴展視野和創造更多機會。然而,官方大力支持是否有助於中文教學順利進入體制內並且被接受呢?不知道。雖然歷史背景不同,但是或許可以借鏡南非的例子,為「可能發生」做好提前準備。
( Photo by Doug Linstedt on Unsplash)
中文被懷疑是政治工具
南非自2014年開始教中文,2年後共有44所學校開設中文教學課程。中文因為受到官方重視,在教育現場變得強勢。南非民主教師聯盟(SADTU)曾對此向政府公開喊話,它們的立場是希望中文能去掉特權,跟其他外語一起站在同一水平讓學生自由選擇,同時它們也申明並非反對任何人學習外語,期盼政府制定語言政策時別忽視本土語言。這份擔憂源自種族隔離與殖民所造成的語言問題,特定語言掌握了政治、商業及媒體方面的話語權,本土語言被邊緣化,進而衍生出其他問題或引發衝突。
中國是許多非洲國家很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明顯增強,許多非洲經濟體的外交政策和貿易環境開始從西向東移動。在軟實力方面,中國政府透過孔子學院進行文化外交,為非洲國家提供中文學習所需教材、書籍以及培訓師資,也為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前往中國繼續深造。中文對這一代的非洲年輕人而言,不只是語言,更是協助實現夢想的方式。譬如為自己在國內由中國承包的基建項目裡找到一份工作,或是透過教育翻轉人生的同時又能降低經濟負擔。
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武器,面對來勢洶洶中文教育,以下兩個問題「為什麼孔子學院努力在非洲推廣中國文化?」、「為什麼政府對中文積極,卻對傳統和母語冷淡?」被人們激烈討論著。
引發爭議的核心問題是:中文似乎偏離教育策略,變為一種政治工具,幫助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中獲益。無論這個討論的開啟是源自西方媒體的抹黑,抑或是中國在與世界溝通、表達自己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在經歷過「歐洲殖民者採用語言同化政策,迫使非洲人將外語作為交流媒介才可獲得資訊和工作機會,邊緣化本土語言」這段歷史之後。非洲國家如南非懂得從歷史中學習,為自己選擇適合的,而非全盤接受別人說是好的東西。
南非已故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說過:「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腦子裡,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心裡。」當非洲朋友開始說「Ni Hao」,對於在非洲各國從事志願服務或工作並以中文為母語的使用者而言,代表著溝通成本降低,當然好。然而在交朋友這條路上,我們也該學習他們的本土語言,透過語言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共創一個更有凝聚力的社會。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封面照片來源:Photo by Zach Vessel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