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2018:革命負效應愈演愈烈
2019 Jan 17 認識非洲
作者:中東研究通訊
如果說2011年突尼西亞人懷著「窮則變,變則通」的理想走上街頭,那麼,7年過後,激情早已褪去,剩下的就只有失望與迷茫。 2018年,阿拉伯之春的負效應不減反增,體現在經濟、反恐、黨爭等諸多方面,給突尼西亞的民主轉型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經濟與反恐雙重難題
儘管目前突尼西亞經濟緩步增長,年內GDP增長率達到2.6%,但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徘徊在30%,而青年人的失業率接近35%。 2018年第三季度的通貨膨脹率達到歷史新高的7.4%,截止2018年12月底,突尼斯財政赤字也達到了幾十年來的新高——107億美元。
除了經濟難題,該國面臨安全形勢惡化的困境。與2016、2017年相比,2018年突尼西亞的恐怖襲擊顯著增多。從7月國民衛隊安全人員在堅杜拜省邊境檢查站遇襲,到10月突尼西亞市中心主幹道哈比卜·布爾吉巴大街發生爆炸,接二連三的暴力活動引起社會恐慌與政府信任危機。
人們不僅對突尼西亞安全部隊的安保能力大加質疑,而且開始拷問憑藉「維穩治國」與「反恐救國」口號上位的貝吉·埃塞卜西政權的執政能力。
府院之爭,政黨聯盟破裂
近期,突尼西亞不同政治派別的經濟路線之爭逐漸演化為總理優素福·沙赫德與總統埃塞卜西及其子、呼聲運動執行局主席哈菲茲·埃塞卜西之間的府院之爭。在突尼西亞總工會的擁護下,後者反對前者推行的財政緊縮政策,並呼籲沙赫德下台。更糟的是,由於復興運動表示支持沙赫德,宣稱倘若總理在國家亟需改革之際下台將會影響國家穩定,突尼西亞兩個最大黨派——世俗政黨「呼聲黨」與伊斯蘭政黨「復興運動」分歧加劇,國家政局兩極化日趨嚴重。
9月,埃塞卜西總統宣布,他與溫和伊斯蘭主義者的合作到此為止。這不僅意味著2014年以來突尼西亞兩大政黨形成的政治聯盟宣告結束,也意味著後革命時代突尼西亞平穩過渡的基礎——「共識精神」正在瓦解。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突尼西亞的政治局勢或將加倍動盪,近年來倍受稱讚的所謂「突尼西亞模式」岌岌可危。
抗議連連,民怨沸騰
突尼西亞民主革命爆發7週年之際,鑑於經濟民生與安全狀況改善甚微,加上黨爭不斷與政治極化,民眾通過街頭抗議等顯性抗議方式與抵制投票等隱性抗議方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2018年1月1日,《金融法案》生效後,基於油氣、食品、房地產等價格變化,突尼西亞政府上調了增值稅,幅度為200%-300%不等。該法案生效後,隨即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騷動。
2018年1月,突尼西亞多地持續發生遊行示威。抗議者再度高喊2011年革命的口號「麵包、自由與尊嚴」。指責7年來,突尼西亞執政者並未實現革命訴求。部分地區的抗議活動升級為暴力騷亂,造成50多人受傷,800多人被捕。此後數月,一些地區仍不時發生針對失業等經濟民生問題的零星抗議活動。
除了街頭抗議,突尼西亞人也通過抵制投票等方式表達對政治生態的失望。在5月舉行的市鎮選舉中,投票率僅為33.7%,與2011年制憲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相比下降了18.27%。此外,選舉中獨立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一的選票,超過復興運動與呼聲黨,成為最大贏家,也表明選民對後革命時代先後主政的兩大政黨心灰意冷。
展望
2018年1月31日,突尼西亞總統埃塞卜西在新年演講中說,2019年將是關鍵的一年,因為這將標誌著總統和議會任期的結束,並將見證自2014年頒布新憲法以來的第二次選舉。埃塞卜西還呼籲,突尼西亞人應以「樂觀和責任」迎接2019年大選,並指出「自由、公正和透明的選舉」是對突尼西亞民主的檢驗。
現年92歲的總統埃塞卜西——世界上最年長的國家首腦,還未宣布有意競選下一屆總統,他強調,突尼西亞在2019年將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議會和總統選舉,以及國際承諾的落實,尤其是今年3月將由突尼西亞主辦的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阿盟首腦會議)。
不過,在大多數分析人士看來,2019年突尼西亞最大的挑戰還在於如何在當前政治精英無法達成最大共識、面臨政治分裂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創造就業機會,消除社會怨恨。
本文章獲得中東研究通訊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ID請搜尋:MenaStudies。
封面照片來源:Photo by Marija Zaric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