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來臨之前》:讓自己成為今生最想看見的改變
2017 Oct 03 認識非洲
作者:何佩佳
《雨水來臨之前》是一部以肯亞農民卡西路(Kisilu)奮力集結眾人力量,對抗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對於非糧食生產者的大多數人而言,對於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最直接的感受莫過於不斷突破歷史紀錄的嚴酷氣溫。然而,面對任一種疾聲呼籲對抗氣候變遷的呼喊,我們始終很難感同身受。聽完一次又一次的倡議,心裡確實會萌生一股或大或小的衝動想要做些什麼來呼應它,無論願意與否,不可否認地這份衝動總會被緊湊的生活步調很快地沖淡。
可是,當我們靜心傾聽並藉著影像把自己完全投入到卡西路如一計警鐘的故事,他那份「身為父親、身為丈夫,我想為了家人而努力」的初衷,終於讓這聲巨響敲進我們心裡,因為我們都想保護自己最愛的人。
「 I’m going for my family’s future. 」—Kisilu
成為今生最想看見的改變:進三步又退四步
《雨水來臨之前》真實地呈現無情大雨催毀家園的力量是多麼地巨大,以及一個人為了成為今生最想看見的改變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沈重。卡西路對抗氣候變遷的計畫,每次努力往前走三步的同時就得被迫後退四步,後退的步伐裡有著家人對自己的不諒解,以及面對計劃夥伴一個個離去的無奈。或許主角卡西路的堅持裡參了幾分老實人特有的性情,稱為「做,就對了」。筆者認為,促成計畫成功的關鍵因素即先驅者本身,他們面對大小不一的困境必須學會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時快時慢;也得學會想要伸手照顧別人的之前,先把自己照顧好,過程中還得不斷地回顧初衷,莫忘。
透過影像我們淺嚐到了卡西路故事裡的酸甜苦辣,那麼現在肯亞農村裡存在著哪些樣貌呢?
農業是肯亞經濟發展的樑柱,為肯亞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了百分之二十六。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與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為FAO)統計,百分之七十的肯亞人住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產,其中多數為小農。然而,多數農家習慣雨養農地,缺乏灌溉排水等農田水利設施及管理,面臨乾旱、澇災只能任其欺凌,又因氣候變遷增加了不可預期性,長期下來造成農業損失重大,不利農業經營與農村發展。在農業生產區和生產技術不變的情況下,農民生產成本差異大,造成富者恆富、貧者更貧。為此,肯亞農業部推出農業推廣服務(Agriculture Extension Service ),提供農民缺乏的農耕知識與市場資訊,同時利用技術培訓與銷售管理等手段協助農民提升資源利用的能力、提高農作物產量。過去,肯亞小農主要受益於兩種農業推廣系統,一是政府,二是由半官方營運的社區組織、外包公司和合作社。政府在農業推廣服務中具主導作用,主要服務集中在糧食作物生產者;第二種服務則多集中在經濟作物生產者,例如咖啡、茶葉、除蟲菊和劍麻。
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爆發,世界經濟衰退,原先靠賣茶葉和咖啡大賺外匯的肯亞因出口商品價格下跌,再加上人口增長、乾旱、東非共同體崩潰,國家經濟急遽惡化。一九八零年,肯亞政府向世界銀行申請結構調整貸款(Structure Adjustment Programmes,簡稱SAPs),其中「開放西方農產品進口」此一條件嚴重打擊肯亞小農;同時,由於人員與預算縮減和嚴重的官僚主義讓政府農業推廣服務逐步喪失功能,空留美名。不過,這樣的制度缺陷也促成了由私人公司、非營利組織、社區組織和信仰組織組成的第三種農業推廣服務。二零零一年,肯亞農業與農村發展部也重新制定了《國家農業推廣政策》。
過去由「利潤」推動服務的第二種系統,偏好服務產量高與生產高經濟價值作物的地區,再加上公家資源有限,偏遠地區的生產者和貧窮的生產者,始終無法獲得良好的農業推廣服務。這類型生產者的特色為:擁有一小塊田、風險承擔能力低、因為擁有的資源太少所以不願意做其他嘗試,譬如投資自己去學習新的種植技術。他們正好是第三種農業推廣服務組織的目標服務客群。不過,第三種農業推廣服務的組織也需要政府的研究機構和國際級的農業研究中心,協助組織向農民推廣小規模商業化計畫,超越生產、支持增值活動,連接農民與市場。
當組織擴張或系統輸出時,公營與民營皆可能遇到無法向大量的小農提供資訊的挑戰。此時,紀錄片主角卡西路組織的社區組織就能有效解決此問題,並且藉由雙向回饋機制:成員向上提出問題與需求,組織根據回報再修改方向或策略。不僅能促進農民積極參與推廣活動,農民還可以透過參與活動確定自己的目標和需求,增加收入、提高效率;組織也會因爲回饋而衍生出更多合宜的服務。
成為今生我最想看見的改變:輕撫失望,堅持做對的事
《雨水來臨之前》紀錄片主角卡西路的堅毅和他賢內助妻子克莉絲汀的溫柔支持,這兩點是讓人感動的關鍵因素。
那麼片中什麼地方讓人看了最虐心呢?或許是當我們跟著卡西路一起發現努力不一定會換來成功,無論自己的肚子是不是叫得比雷聲還大,無論家裡孩子是不是又餓又病,站在頂端的那群人仍然不會關心底層人的死活,因為他們最關心的人永遠是自己。
封面照片由giloo提供,未經允許切勿擅自下載另作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