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Africa阿非卡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回主選單
    •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回主選單
    •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回主選單
    • 非洲創新創業
    • 趨勢洞察
    • 非洲新手指南
    •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Join us
  • Login
  • 0
    wowAfrica阿非卡
  • 關於我們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非洲創新創業 趨勢洞察 非洲新手指南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非洲創新創業 (34)
    • 專題報導|盧安達新創生態圈 (5)
  • 趨勢洞察 (37)
    • 專題報導|印度進攻非洲醫療市場 (4)
  • 非洲新手指南 (3)
  • 認識非洲 (246)
    • 專題報導|斷交後,他們怎麼了? (5)
    • 專題報導|布吉納法索藝術與設計 (7)
泛非洲商業趨勢 人物專訪 非洲旅行 盧安達 烏干達 肯亞 南非 布吉納法索 奈及利亞 迦納 埃及 蘇丹 馬達加斯加 辛巴威 坦尚尼亞 納米比亞 馬拉威 史瓦帝尼 聖多美普林西比 衣索比亞
  1. 首頁
  2. 所有文章
  3. 南非祖魯村莊教我的事

南非祖魯村莊教我的事

2015 Nov 01 認識非洲

作者:葉菀菱

image

一開始在 Gane 家的日子相當的不習慣,沒電視電腦,有手機卻沒訊號,電器產品只有煮飯的電爐、房間與廚房門前的燈泡,且剛好遇到他們斷水的時刻,所有的用水只能依賴門口的大水缸,可說相當地克難。但上述這些我都能慢慢習慣,但最難克服的是上廁所這件事!

廁所是在外面的公廁,走路要經過一個小坡,早上還好,到晚上時戶外沒電燈就要摸黑走路,道路泥濘且充滿小石頭,一不小心就會跌跤。門看起來是新的但沒有鎖,風一大就會呈現半開狀態,一開始我還會緊緊拉住,但之後就順其自然了。而廁所裡面當然沒有沖水馬桶與衛生紙(當地人也不使用衛生紙),在城市習以為常的種種,到村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我一臉不可置信地問Gane媽媽:「你們都不使用衛生紙的嗎?」她一貫笑笑著回:「我們就像男人一樣阿,哪需要那種東西!」當時,對於已把衛生紙視為生活必備品的我來說,實在難以想像沒有衛生紙的日子。

一直到後來,我細細思考後,才了解這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各種我們視為不便甚至難以接受的事,對他們而言相當自然。

image

( 晚餐時刻:按照習俗,奶奶要坐在地上。 )

在沒有電視、電腦的誘因下,晚餐時刻大家圍著火爐坐一圈,仔細地聽每個人說今天發生了那些事,興致一來就唱上幾首;三歲的Ann吵著不想洗澡,但奶奶還是愉快地邊哼著歌邊幫她洗,她不高興就潑幾滴水到奶奶身上,逗著大家笑成一團,而這樣的天倫之樂不禁讓我感觸良多。在台灣的我們什麼都有,透過數位就能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一手就能掌握全世界,卻總覺得空虛;而看似什麼都沒有的他們,卻能享受著家人間互相交流的時光,情感真摯而自然。

image

(左邊是Gane,右邊是Ann。)

「有」與「沒有」這件事,本來就是從我這外人的觀點來看的,他們從來不用3C產品或衛生紙,也沒覺得有任何不便,這就是他們與自然相處的方式。只待短暫幾天的我,如果因為這樣,就隨便下個定義說:「喔,他們就是貧窮又落後,所以這邊才什麼都沒有啊。」這樣跟一般的觀光客又有什麼兩樣呢?旅行讓我思考,同一件事,以不同觀點看,所得到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憑什麼我們以自己的觀點決定他們是「有」或「沒有」,換句話說,「富有」或「貧窮」呢?

更讓我想到,從小對於非洲小孩的印象,總是乾枯的四肢及大肚子,醫生會告訴我們因為他們沒東西吃,只亂抓土或樹皮往嘴裡塞,所以大肚子內都是蛔蟲很可憐;大人會告訴我們要知足惜福感恩,想想非洲有多少小孩在挨餓,所以一粒米都不要浪費;網路搜尋會出現骨瘦如材的小孩旁有一隻虎視眈眈禿鷹的照片,文章下面有公益團體的相關連結請大家做點善事,展現人道關懷。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也值得重視,但除了飢餓、貧窮外,是不是有其他地方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我想,每當我們帶著同情、憐憫的心態看待這樣的現象時,不過只是一昧加強「你好可憐,我好幸福,該知足了」的刻板印象罷了,但是,真的是所有的非洲小孩都這樣嗎?是不是我們形塑對於非洲印象的過程中,多少已帶點優越感去看待這件事呢?Gane一家人的生活模式,給了我很好的反思空間。

image

( 為了參加喪禮而特別打扮,我借當地人的衣服,穿ANC的衣服及裙子。也是唯一一次在旅行時穿裙子。 )

其實,這次來Isithumba village,是想來參加村裡人的喪禮,而這個難得的經驗,又讓我上一了課。
一開始,Gane媽媽帶我到參加儀式的地點,同時也是村莊的集會所。其實就是一個大棚子加幾張椅子,死者的照片裱框後放在椅子上,沒有任何的鮮花素果或場地鋪張等等的擺飾,一切從簡。聽Gane媽媽說這次去世的人是村裡有頭有臉的大人物,ANC(南非最大黨派)的議員,因此在外面打拼的男人也會趕回來奔喪。整個喪禮維持三天,期間除了短暫的親友致詞、牧師禱告誦經外,其餘時間都在載歌載舞中度過。

對,你沒有看錯,真的是載歌載舞。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可以合理的說服自己是參加一場熱熱鬧鬧的嘉年華會而不是喪禮,因為,這三天幾乎沒有一刻是安靜的!人們就像被囚禁很久後重新獲得自由的鳥兒一般,每個人使出渾身解數,展現非洲原始的熱情、朝氣,除了唱歌跳舞之外,也有人自備空氣槍、鳴笛、哨子等;而歌曲一首接著一首越唱越起勁,舞也越跳越賣力,沒有人在意形象為何;眾人一起發出的音量之大、群舞力道之強,遠遠看就像是一群瘋子,興奮地在戶外空地上開趴!

「這麼歡樂的場面,怎麼可能會是喪禮的樣子呢?」在我的印象裡,喪禮不是該靜默、莊嚴、哀痛中度過嗎?帶著滿滿的疑問,我把問題拋給朋友。

「因為呀,死者生前就能選擇他喪禮的形式,想辦的莊嚴還是快樂,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快樂的喪禮。而你表現得越快樂,就是對死者越尊重,親朋好友也能一起歡樂,這樣不是很好嗎?」頓了一下,他繼續說:「既然人生那麼短,何不每天都開開心心的活著?直到最後去世了也是一樣的。」他語氣堅定地跟我說。聽著聽著,我突然想到之前看書讀到的一句話,是出自一位得到癌症末期的教授:「我實在不曉得要怎麼不讓自己不快樂。在我剩下的每一天,我都會繼續享有歡樂,因為人生就只能這樣過。」

那時的我,難以理解癌症病患為何能有這樣的樂觀想法,但今天在這特別南非喪禮上,Gane一家人的互動中,似乎有一點點了解了。

image

車子顛簸地開在往村裡的泥濘路上。在高度將近海拔兩千公尺卻完全沒有護欄的地方,卻能以約時速一百神乎其技地開著,在朋友的車上好幾次差一點就要和對向來車撞上了,卻總能在最後一刻化險為夷。一路上朋友以他一貫平穩的態度和我說話,表面上我也笑笑地和他應答,殊不知一顆心早已懸得七上八下!我在想,他怎麼能腳下瘋狂地踩著油門,臉上卻像沒事一般掛著安穩的微笑呢?這功力著實不輸台灣的運將阿!

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折騰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Isithumba village。這是在Zululand裡的小村莊之一,村裡男人大部分都跑到外地工作了,老人、女人及小孩則留守家鄉,男人們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會回來。村民多以畜牧、農業為主,因此在路上經常能看到羊群、雞隻悠閒地散步,連車子都要讓他們過呢!

一下車,朋友十一歲的姪女Gane就熱情的迎接我,帶我去見她的家人,後面跟著她三歲的妹妹Ann,Ann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像是看外星生物般好奇地望著我,只是當我也想轉身看她時,她卻害羞地跑開了,到了晚上才一個人慢慢晃回家。當天晚上,我有點擔心的問Gane的媽媽:「她這麼小,自己到處亂跑沒關係嗎?」想不到她氣定神閒地說:「不用擔心啦!這村莊的人都認識Ann,不會有問題的。」

她這一番話著實丟了一個震撼彈給我!來南非旅行之前,大家耳提面命地跟我說:「南非治安太可怕了,你自己一定要小心安全。」的確,南非驚人的犯罪率是旅行者的隱憂之一,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課題,而我也因為這樣,總是謹慎的面對新環境,不讓自己成為犯罪者眼中的肥羊。

Gane媽媽的一番話提醒了我,雖然身處異地要隨時小心,但安全與不安全,其實是因地而異,受媒體的影響,我們很容易忽略南非還是有好的那一面存在,因為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信任」,就是Gane媽媽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讓Ann往外跑的原因吧。


圖片來源 : 葉菀菱

  • 南非
  • 非洲旅行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來自南非的香港女生:曾經討厭回流卻因此看見廣闊的世界

來自南非的香港女生:曾經討厭回流卻因此看見廣闊的世界

一個香港家庭因工作調度於1983年移居南非,他們的小孩在種族隔離廢止後的南非出生、長大,這篇人物專訪的受訪者正是那位小孩——她的名字是 Angel 。在多元文化環境餵養之下,Angel 成了有著老外個性、華人面孔的「南非女孩」,她回到香港,被迫針對自我身份認同這一題給個答案。這位擁有著多元背景的女孩,持續與單一背景的世界溝通,為兩個迥異的文化進行磨合。

白人也需要搭便車!在史瓦帝尼載到的南非窮白人

身為一位背包旅行超過30國的背包客,我深深地知道搭便車在旅行中的重要性:它不只省錢,而且有趣。把兩個陌生人放到一個密閉的空間內,是最好的想法交流時間,願意載陌生人的駕駛通常想法比較開放,也對於不同文化的交流更有興趣。這次在史瓦帝尼自駕,我抱著回饋背包客們的心態,決定開放我的車讓人搭。

德班:南非除了黑與白,還有什麼顏色?

愛吃蜂蜜的非洲蜂蜜嚮導

今天我在家裡吃早餐時順便用蜂蜜調了一杯蜂蜜牛奶,突然想到之前有個南非朋友跟我說過:「我們那裡有一種鳥,牠會帶我們去找新鮮好吃的蜂蜜,大家都叫牠『Little honey friend』。」喝了一口蜂蜜牛奶,我開始動手查詢 Little honey friend 的身世來歷。

布吉納法索織品設計:集結大地與人文精華的藝術品

布吉納法索織品設計:集結大地與人文精華的藝術品

一雙巧手,在二十五年的光陰裡創造出匠心獨具的織品藝術品。首次到台灣參展的布吉納法索織品藝術家 Yobi Ima 現年55歲,從1993年開始織品創作,說起自己跟織品的緣分,他笑說可能要從娘胎開始算起。母親的家族是織品世家,家族裡每個人都是承接祖輩智慧與工藝技術的織品專家,手足中也只有他一人選擇織品這條路。

非洲現代美術館 Zeitz MOCAA:鎂光燈之外,舊穀倉新生命

南非開普敦的非洲現代美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Africa,簡稱 Zeitz   MOCAA ) 在國際熱烈的討論與期待之下,終於在今年( 2017 )的九月底開幕,媒體與藝術圈對非洲現代美術館 Zeitz MOCAA 長久以來的喧鬧以及引頸期盼,除了是因為美術館為非洲藝術生存空間擴 張的訴求,更是因為那經過 國際大腕建築設計師 Thomas Heatherwick 維護改造的九層樓高穀 倉美術館建築。 美術館 的建立代表地方文化的加固與維持,更是一種柔性力量 (soft power) 的展現。

關於我們

  •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收費服務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一段8號8樓之12
  • 公司名稱: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統編: 8512617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owAfrica阿非卡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