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現場,wowAfrica阿非卡 讓「認識非洲」變得好玩又有趣
2017 Dec 12 認識非洲
作者:何佩佳
2017年下半年,以網路傳播華文非洲資訊起家的wowAfrica阿非卡臉書粉專,靜了好一陣子。難道wowAfrica阿非卡關門了?不,我們還活著!
從六月到十二月,我們接到許多機關團體的授課邀約,小學、高中、大學、社區大學、教師研習營皆有。由於團隊人力有限,我們暫時將重心移往實體活動的規劃與執行。踏進教育現場,針對不同年齡、領域的觀眾以及邀請目的,wowAfrica阿非卡團隊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讓認識非洲變得有趣、好玩。
承認吧!我們對非洲的恐懼來自於無知
(wowAfrica阿非卡在雜學校的攤位現場設有談論「刻板印象」遊戲。/ 攝影:翁士博)
「請你來讓學生們認識非洲,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這是我們最常從授課邀約窗口那裡聽到的一句話,也是教育現場的長官們常使用的開場台詞,這句話所傳達出來的訊息是「非洲好可憐」。
在華文世界裡認識非洲的管道甚少,不熟悉非洲文化的媒體或人物將沒有再三考證、審核的資訊向公眾發佈後,同樣對非洲陌生的大眾無法判別資訊正確與否,以至於錯誤資訊不斷地流傳,人們對非洲的刻板印象也就越來越深。每當 wowAfrica阿非卡 到外面演講時,必定會聽到的問題是:「我想去非洲,但我該如何說服父母?」其實我們對非洲乃至任何事物的恐懼,皆來自於無知。我們所處的環境不重視非洲大陸,總將它當作世界地圖上的空白或迷濛的一角,再加上錯誤資訊的推波助瀾之下,刻板印象造成與加深我們的無知。當身邊有人一提起非洲,台灣人心中首先出現的是恐懼。
無論對象是學生或是一般大眾,在不同的教育現場,wowAfrica阿非卡 首要進行的第一步就是邀請現場的參與者提出自己的刻板印象,大夥坦誠地討論過後再來檢視塑造戰亂、饑荒、貧窮等刻板印象的管道是誰,以及那些既放大又加深我們刻板印象的詞彙、圖片、音樂為何。
檢視刻板印象的過程中,許多人發現自己過去被嚇到只剩下負面情緒,忘了質疑資訊來源的真偽,也忘了查證資訊的時效。「非洲好可憐」變成了台灣人對這塊擁有多元自然風貌、豐富文化的非洲大陸所共同擁有的想像。
踏進教育現場,wowAfrica阿非卡 不希望讓參與者因為看到某個非洲國家小孩有多可憐的影像,來反省自己有多幸福。這種做法無法解決問題或瞭解問題背後的組成因素,反倒是狠狠地消費他人的不幸。我們不需要藉著踩踏他人的傷口,聽著他扯嗓大喊的痛苦,才能發現自己的身體是多麼地健康。好命的孩子懂得分享自己手中的幸運、資源,這樣好命才有了意義。你的幸運與資源不會因為分享而變少,反倒因此得到更多,譬如珍貴的友誼或無價的快樂。
wowAfrica阿非卡團隊在教學現場:小學
年中,wowAfrica阿非卡 邀請幾位在臺灣念書、工作的非洲朋友,一起前進松山區八所國民小學進行非洲故事說書人的活動。
事前準備時,我們選擇了由南方家園出版社所出版的《阿瑪杜·庫巴的非洲寓言》這本書,這是第一本用文字記錄的非洲民間文學,書中記載塞內加爾的文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宗教、傳統習俗對當地人生活的影響。此次邀請的非洲朋友多來自我國友邦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恰巧書中記載的多則寓言故事他們都曾在兒時聽過;講故事的同時也跟學生們談論故事中的文化情節,還有他們對這些故事的想法與觀點。
活動上半場,我們先請布國朋友先分享自己上學的經驗,譬如:上學與放學的時間、小學課表、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是怎麼教的、放學回家看七龍珠和皮卡丘的卡通等等。我們為什麼不讓布國朋友一進教室就直接開始說故事,因為這樣只是讓學生們對眼前這位「會說中文的非洲人」感到新奇而已,無助於學生接收寓言故事所要傳遞的文化訊息或是更認識布吉納法索這個西非國家。
透過經驗分享,學生會發現我們與他們不是生活在平行時空的地球人,甚至也會發現原來我們都一樣,例如:我們都喜歡玩、喜歡看卡通、功課沒做完都會被家長盯。
(wowAfrica阿非卡團隊與來自布國的Umar正在進行非洲故事說書人活動。/ 攝影:盧韋辰)
wowAfrica阿非卡團隊在教學現場:高中
針對高中生,wowAfrica阿非卡 設計了戲劇與思辨的方式來帶領高中生逐步認識非洲。
2017 年是肯亞第五屆總統大選,選前到選後發生的非常多事情,除了暴動、排隊投票、最高法院判定大選無效等等媒體有報導的新聞事件之外,肯亞還發生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將2017肯亞總統大選發生的所有事情,以及其他因為總統大選而被壓下聲音的抗爭事件,整理成一份名為《肯亞總統大選》的劇本。根據真人真事設計了劇本,由wowAfrica阿非卡 擔任旁白,學生們必須離開平時久坐的桌椅,站出來擔任劇中數起突發事件的演員。原先,我們以為學生會抗拒這樣的上課方式,但是我們錯了,他們愛死了。課後回饋時間裡,有學生表示非常有收獲,因為他認識了肯亞這個國家、當地的風俗民情,還有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也有學生表示喜歡這樣有參與感的學習方式,不用坐著一直聽老師講話。
在思辨課程裡,我們首先挑選了兩項議題:飢餓體驗活動與捐贈物資。
我們將學生分成兩大組,要求他們在課前必須準備一項功課,「針對議題去網上搜尋正反兩派的聲浪,吸收、思考後再將自己心中對此的疑問寫下」。上課鐘響了,wowAfrica阿非卡 與兩位非洲朋友一同踏進教室,兩位非洲朋友分別擔任兩大主題的客座來賓。
我們讓學生在這堂課上,聽聽非洲朋友對這些與他們出生地息息相關的活動與行為的觀點,同時也讓學生向非洲朋友提出自己的疑惑,互相討論及交流。討論結束後,我們請兩組代表同學做總結,也邀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收穫。我們發現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看事情的角度更大了,不再只是「他們好可憐,我們要捐錢救他們」的救世主心態,學生開始思考飢餓背後的組成因素、捐錢之前應該先做功課、資源該如何分配、資源要投注在最適合的地方才對。
(來自肯亞的Sameer與同學互相交流彼此對於捐贈物資到肯亞的觀點。/ 攝影:盧韋辰)
在教育現場,我們努力讓「認識非洲」變得好玩又有趣
從在網路上發布完整的華文報導到踏入教育現場,wowAfrica阿非卡 發現真正能讓人印象深刻或讓改變發生的關鍵,不是強力渲染非洲有多麼地可憐,也不是藉由訴說別人的不幸來讓人反思自己有多幸福;而是讓人知道原來我們都是一樣的。甚至是發現自己用高人一等的姿態去看別人,殊不知自己已經落後或停滯前進,而別人正在努力奮發向上、扭轉命運。
我們認為非洲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被重新認識的機會。認識非洲不會侷限視野,反倒能幫助我們以非洲為起點,看見世界的脈動。
封面照片屬wowAfrica阿非卡團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下載擅作它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