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尼羅河的聲音:The Nile Project
2016 Jul 21 認識非洲
作者:王文秀
以音樂和生態為橋梁,喚起尼羅河周邊用水居民對於河流生態永續經營的意識,消弭偏見、放下仇恨,齊心守護母親河。
尼羅河計畫 The Nile Project 就此誕生!
說到尼羅河時,我們總是直接聯想到埃及,事實上不單單只有埃及,尼羅河流域滋養了東部和中部非洲的十一個國家,歷經多個帝國的興盛及衰敗,也孕育了既豐富又多元的尼羅河文化。
然而水源分配不均使得尼羅河周圍的國家反目成仇,大動干戈。回溯尼羅河水權爭議的開端,當時由英國簽下的殖民協約讓位於下游的埃及和蘇丹握有尼羅河的水資源掌控權,這項協議卻侵害尼羅河上游國家的用水權益。2011年,坐落於上游的衣索比亞為了國家經濟發展,不顧當初的協約開始建造復興大壩 The 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截取了尼羅河上游支流的水量來發電,此舉讓高度依賴尼羅河水資源的埃及農業大受影響,紛爭一觸即發。2015年,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在不侵害他國的利益及合理使用水源等條件之下,三方達成和平協議,緊張局勢得以緩解。
阿拉伯之春遍地開花之時,埃及民族音樂家 Mina Girgis 在一次造訪埃及解放廣場之後,萌生了創立尼羅河計畫的想法,她希望號召來自東部、北部非洲尼羅河周邊國家的音樂家們,提高大家對於社會、政治和環境議題的關注。Mina Girgis之後便和她的朋友,衣索比亞裔美國籍的歌手 Meklit Hadero 攜手展開尼羅河計畫。
其實這項計畫的誕生始於他們在美國奧克蘭市小酒館裡的一次對談,他們當時正在討論埃及和衣索比亞兩個國家間的音樂關聯性。Hadero 說在倫敦、紐約或是舊金山,來自各地的人民聚集於此,他們很容易聽到彼此的音樂,也可以用自然地認識彼此、交朋友,但在非洲這樣的方式卻行不通的。在他的的家鄉東非,國家之間有太多的文化障礙,音樂的交流並不容易。不過 Girgis 則認為即便存在著這些差異,他們仍有一個關鍵的共通點─尼羅河。同樣都身為音樂家的他們,馬上聯想到 : 以尼羅河為靈感來創作的音樂將會是邁向一個偉大計劃的引路石。
尼羅河是創作音樂的靈感,也是邁向偉大計劃的引路石。
尼羅河計畫集結了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坦尚尼亞、肯亞、衣索比亞、厄里垂亞,南蘇丹、蘇丹和埃及等十一國的音樂家,團隊裡有六位歌手,總共用十一種不同的語言詮釋來自尼羅河的音樂。
在2013年發行首張音樂專輯 Aswan,專輯名稱用製作音樂的埃及城市阿斯旺來命名。隨後在東北部非洲開始首張專輯巡迴公演。結束第一次公演之後,他們又陸續在非洲、中東、美國及歐洲等地表演,2015年在美國巡演時推出了第二張專輯 Jinja,此次專輯的名稱是以烏干達的一座城鎮金賈為名。2016年6月尼羅河計畫將繼續在歐洲各地展開巡迴演出。
當筆者仔細聆聽尼羅河計畫的音樂時,雖然不懂演唱的內容,但總覺得有股發自內心的舒適感,有時猶如尼羅河水般平靜,有時又輕快地讓人開始隨之搖擺。觀看網路影音平台上的尼羅河計畫表演影片時,雖然只是透過螢幕,仍然可以強烈的感受到表演現場活力四射的氛圍。
台上台下一起隨著音樂盡情舞動四肢、一同歡笑,而就是這份活絡有愉悅的氣氛,更能讓人能感受到尼羅河計畫與眾不同的表演風格及音樂。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特色樂器和獨特樂風可以合而為一,看似衝擊的組合卻意外的協和、融洽,聽眾從中便可感受到尼羅河流域孕育的豐富多元文化。
我們都是有著相同血脈與文化精神的尼羅河之子
無論彼此之間對於文化、宗教、或是政治上有多大的歧見,這十一個散居尼羅河流域各隅的國家,都無法否認一項事實 : 我們都是尼羅河之子。一個人的突發奇想、兩個人的某次對談、六個人的歌唱結合,一連串的緣分讓尼羅河計畫得以藉由音樂,再次凝聚了散居各地的尼羅河之子的血脈與精神。
參考資料:This is Africa、 The Guardian 、NPR Music、地球圖輯隊
圖片來源:The Nile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