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Africa阿非卡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回主選單
    •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回主選單
    •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回主選單
    • 非洲創新創業
    • 趨勢洞察
    • 非洲新手指南
    •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Join us
  • Login
  • 0
    wowAfrica阿非卡
  • 關於我們
    認識 wowAfrica阿非卡 媒體報導 Press
  • 服務內容
    《掌握非洲商業趨勢》線上課程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 所有文章
    非洲創新創業 趨勢洞察 非洲新手指南 認識非洲
  • 聯絡我們
  • 購買非洲選物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非洲創新創業 (34)
    • 專題報導|盧安達新創生態圈 (5)
  • 趨勢洞察 (37)
    • 專題報導|印度進攻非洲醫療市場 (4)
  • 非洲新手指南 (3)
  • 認識非洲 (249)
    • 專題報導|斷交後,他們怎麼了? (5)
    • 專題報導|布吉納法索藝術與設計 (7)
泛非洲商業趨勢 人物專訪 非洲旅行 盧安達 烏干達 肯亞 南非 布吉納法索 奈及利亞 迦納 埃及 蘇丹 馬達加斯加 辛巴威 坦尚尼亞 納米比亞 馬拉威 史瓦帝尼 聖多美普林西比 衣索比亞
  1. 首頁
  2. 所有文章
  3. 專訪甘比亞交換生Ebrima:別人能做到的話,我相信我也可以

專訪甘比亞交換生Ebrima:別人能做到的話,我相信我也可以

2015 Dec 21 認識非洲
內容目錄
  1. 秉持著「別人能做到的話,我相信我也能做到」的信念
  2. 每個人的生活層次不同,沒有什麼好評斷的
  3. 台灣和甘比亞文化
  4. 身為非洲人,有機會我一定要環遊非洲大陸,好好探索一番!

作者:葉菀菱


image

你認識甘比亞嗎?

「我來跟你們說件有趣的事。曾經,有個台灣學生認真的問我:『甘比亞人是住樹上的嗎?』當時,我旁邊的甘比亞朋友聽到都快氣炸了,但我先順著他的話說:『對阿!而且你知道嗎,台灣駐甘比亞的大使也住在樹上,他的樹是最大的一棵喔!』沒想到,他竟然把我的話當真了,聽到了當場楞在那邊!但玩笑過後,我還是有跟他好好介紹甘比亞文化啦,畢竟你生氣了,反而錯過了可以跟人介紹甘比亞的好時機呢!」

坐在我們對面的是 wowAfrica阿非卡團隊這次採訪的對象,是目前就讀北科大學土木工程系的甘比亞交換生Ebrima Nyassi。他正神采奕奕地跟我們分享這段趣事。

甘比亞,一個位於西非的內陸小國,全境被塞內加爾包圍、人口不到200萬,面積甚至小於台灣的1/3。許多人對甘比亞的印象仍停留2013年與台灣斷交後,也沒跟中國建交,於是成為海峽兩岸少數都沒建交的國家。整起事件中,我們所知是台灣的邦交國又少一個了,但當地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和台灣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些問題,好像通通不在我們接收資訊的範圍內。

image

(米白色區域為甘比亞,被塞內加爾包圍著。Photo Credit: Wikipedia)

這次,Ebrima將跟我們聊聊他觀察中的甘比亞、台灣,兩邊的相似或相異之處在哪?而我們又如何從他看待事物的角度,再重新了解這個國家。

秉持著「別人能做到的話,我相信我也能做到」的信念

事實上,在台灣讀土木工程前,Ebrima已在甘比亞念了兩年的新聞系。從小血液裡有著伸張正義因子的他,是甘比亞兒童保護聯盟(CPA)的分支——青年之聲(Voice of the young)的成員,常替人打抱不平。甘比亞政府鼓勵體罰,但他被打的時候不會哭,體罰對他來說沒有用。當他看到其他小孩無故被罰時,他會站出來跟老師抗爭,這讓他被處罰得更嚴重,但他從不屈服。他對人權的關心並沒有隨著長大消失,並成為甘比亞Peace ambassador(和平大使)的一份子。「這也是我之前選擇新聞系的原因。直到現在,我仍為人權而戰」。

而為什麼從記者轉換跑道,念看似毫不相干的理工科?Ebrima 表示來到台灣,對他來說「就像奇蹟一般」,從沒想過有機會來到這邊。那時,他本著要出國念書的動機,因此得到了申請日、韓、台等地方讀大學的機會。但日、韓的入學考試對他來說太難了。反觀台灣提供二十五個獎學金名額給甘比亞學生,入學標準上也沒那麼困難,於是就來台灣讀書了。

剛開始讀土木工程時他非常不適應,甚至一度有想要放棄的念頭。「第一次打電話給我媽,就告訴她我想回家了。」當大學所學的跟他之前學的完全不一樣時,Ebrima承認當時感到非常挫敗。儘管一開始面臨挑戰,但他抱持著「如果別人能夠做得到的話,我相信我也能做到」的信念,相信自己只是缺乏合適的方法。而現在看來,他已漸漸步上軌道了。「如果你不設限自己發展領域的話,才有機會變得更多元化」。

每個人的生活層次不同,沒有什麼好評斷的

其實,Ebrima 在4歲前於沙烏地阿拉伯長大,之後才回到甘比亞。Ebrima 的父母認為,身為甘比亞人,需要認識自己的文化。與大部分的甘比亞人相比,出生在中產家庭 的Ebrima 形容自己很幸運,他表示「對於現在擁有的一切,我很感謝上帝」。

以他們的話來說,就是「Black Winners(黑人贏家)」。但是,甘比亞的經濟狀況並不是長期持續處於穩定狀態,因此 Ebrima 的成長過程中,生活狀況、條件不斷地改變,並非總是處於衣食無虞的狀態。

image

(Ebrima Nyassi。Photo Credit: Ebrima臉書)

小時候家境較優渥時,舅舅會從美國帶回許多衣服給他,但媽媽會把衣服送給隔壁鄰居的小孩。「為此我還跟媽媽生氣,但她不准我在他們面前提起這件事,不讓那些小孩難為情。非洲父母有很多管教小孩的方式,有些父母只要小孩服從管教,但我父母選擇跟我溝通。」談到管教方式,Ebrima 轉為輕鬆的語調。小時候他是個調皮鬼,如果他跟別人打架,舅舅就在旁邊看,也不插手。「因為他知道如果我打輸了,我下次就不敢惹別人,這是我們的『自然生存法則』,也是我們長大要學習的一部分。」

不過,即使處在窮困的生活中,非洲人仍保有樂天知命的精神。Ebrima 表示,非洲人看待生活的態度是極其相似的,人們會習慣於周遭生活的一切,看似受生活所限,卻也是他們培養出的價值觀。

「如果我是窮人,我的鄰居也是窮人,大家都是窮人,就不會有人覺得奇怪。我們政府、組織有問題,但人民很棒;我們少有抱怨,知足的過自己的生活。大多數人仍在窮苦邊緣掙扎,但我們能活著、並有能力養活下一代,就該好好感謝上帝。」他以金字塔級別的例子為比喻:「這只是每個人生活層次不同,不需要去評斷的(You should teach your eyes not to judge)」。

台灣和甘比亞文化

說到台灣與甘比亞在文化上的相似處,Ebrima覺得,台灣社會大部分的人還是很保守的,尤其有關「羞愧」這件事。比如說,如果女孩在甘比亞被發現未婚懷孕,就像偷竊的行為一樣,會讓父母感到羞愧,至今仍如此。「會這樣的緣故,是因為我們社會受宗教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註1)。」Ebrima說。

台灣女生夏天一到,就會穿著短褲趴趴走,但甘比亞女生這樣做的話,會有人請她回家。甘比亞人認為男女有別,未婚男女最好別在白天約會,別無選擇的戀人們,只能晚上時偷偷見面。但現在情況有慢慢好轉,家人彼此間多了更多溝通的空間(註2)。受宗教及傳統觀念影響是好或不好呢?樂觀的Ebrima認為,這兩者都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力,學習如何保留正面的、捨棄負面的,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但談到台灣跟甘比亞不同的價值觀,在台讀書的 Ebrima 先從教育開始談起。

他覺得,台灣的教育制度讓學生只專注於他們所學的科目,卻少有其他專業的背景知識。舉例來說,學化學的人可能就只懂化學,卻對音樂、地理一概不知。另外,個性外向的他發現,台灣學生因為少了與人交流的經驗,容易顯得害羞、手足無措,往往被人讚美了,也不知如何反應。這情況尤其是他與台灣學生前往紐約,與當地學生互動時更為明顯。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認為這不是不好,但你很明顯的感受到缺乏(與人交流)那一塊。台灣學生應該讓自己置身多元環境中,學習與不一樣的人交流,才能攝取其他領域的知識。」

身為非洲人,有機會我一定要環遊非洲大陸,好好探索一番!

由 54 個國家組合成的非洲大陸,超過3000多種語言、11億多的人口分佈、多樣性的地理環境,從埃及到南非的遼闊土地,每天新鮮事不斷。你可以說它是最年輕的大陸,因為聯合國統計,非洲的勞動人口在2035年後將超越中國,19歲以下的人佔了整個大陸的一半以上;你也可以說它擁有最古老的靈魂,因為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布希曼人(Bushmen),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image

(多元的非洲視野:烏干達文化日。Photo Credit:  US Army Africa)

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對非洲的想像卻是如此貧乏,說到非洲總離不開髒、窮、亂。Ebrima認為,大家經由媒體了解這個世界,會對於非洲產生單一的刻板印象,其實不難理解。曾修過新聞系課程的他,以媒體人的視角說:「這世界本來就是由商業運作而成的。新聞的重點就是要『新奇、有趣』才會有人要看。」身為一個人權運動者,他也同意媒體報導非洲髒、窮、亂的部分,畢竟這些都是真的,確實在發生。當人們看到非洲悽慘的狀況時,他們或多或少會湧起一股同情心,想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忙。

但同樣的,非洲也會發生新鮮有趣的事,上流社會的非洲人,甚至富有到你根本無法想像的程度,但那些畫面媒體沒有興趣會去拍。除了這些畫面畢竟不如悲慘狀況看起來「吸睛」以外,Ebrima再次一語道出他的觀察:「大部分的媒體已經對非洲有特定印象了,他們根本就不會想到非洲會有這麼多面向」。

訪談到最後,Ebrima說:「非洲的豐富多元真的超乎想像,」頓了一下,他眼睛發亮,隱藏不住興奮的語氣:「身為非洲人,有機會我一定要環遊非洲大陸,好好的探索一番!」


後記:

在整個訪談過程中,我們並沒有拋出許多問題,而是以大方向的問題起頭,Ebrima就能滔滔不絕地分享將他從小到大生長的故鄉。在他敘述的過程中,Ebrima並不避諱談及自己或甘比亞社會本身的缺陷,而是瞭解問題的本質後,以樂觀態度面對。就像一開始他所說的:「別人能做到的話,我相信我也能做到」,對自己不設限,努力拓展其他可能,或許就是我們在Ebrima身上學到最大的收穫。

(註1)90%以上的甘比亞人信奉伊斯蘭教。

(註2)Ebrima在講"There are more rooms for negotiation"時,調皮地將"room"發捲舌音,彷彿真的多了許多空間。

 封面圖片來源:Ebrima臉書

  • 人物專訪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在盧安達看醫生是怎麼樣的一段體驗?

在盧安達看醫生是怎麼樣的一段體驗?

「在非洲長期定居,萬一患上什麼疾病怎麼辦?你信得過非洲的醫生嗎?」這是對於在非洲居住的人應該會常被問到的問題。盧安達的基本醫療品質不錯,在非洲國家內算是比較有保證的。綜合幾次在盧安達看醫生的經驗,雖然我覺得盧安達的醫生在知識和專業程度上的確和發展國家有異,也讓我不能完全信任當地的醫護人員,慶幸的是對於小病小痛之類的,他們都處理得相當不錯,我也因此對於健康比以前更加重視。

直擊現場!非洲防疫觀察誌:坦尚尼亞

東非國家坦尚尼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新增幅度非常小,但是自 4月13日之後,新增幅度逐漸變大。眼見疫情擴散速度加快,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利(John Magufuli)於4月17日宣布進行為期三天的全國禱告,祈求天佑坦尚尼亞。為了更瞭解坦尚尼亞的情況,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凡卡藝廊 Afanga Gallery 駐點在坦尚尼亞的執行總監 曾思驊 Shiny。

埃及首都開羅遍布爛尾樓

絕大多數初到開羅的人,都會驚異於城市環城公路兩旁的無數爛尾樓。這些樓有著相似的爛尾樣貌:大多數都是由紅磚灰瓦堆砌成,有些甚至沒有屋頂,看上去就是一幅未完工的混凝土框架的樣子。這些爛尾樓的建設未經過政府同意,但也同樣沒被政府拆除,超過以半以上的開羅人就住在這種被稱為「ashwa'iyyat」的房子裡,。它們並不是鬼樓,而是城市實實在在的一部分。

非洲崛起的希望是培育更多年輕領袖

非洲崛起的希望是培育更多年輕領袖

回首從1950年代至今的領袖,將其分成三個世代:第一世代,是諸多帶領非洲國家跳出殖民,宣布獨立的領導者;第二世代,是讓國家產生戰爭,並汲汲營營地貪汙,以及踐踏人權的領導者;第三世代,即是去改善前一代領袖所帶來的混亂,並開始制定良好的經濟政策,同時,展現強烈對人民負責任的領袖。而未來的非洲成長關鍵,Fred 期望能產生更多第四世代領袖去承擔。至於,第四代的領袖們,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非洲第一本現代小說—阿契貝的《分崩離析》

非洲第一本現代小說—阿契貝的《分崩離析》

早期西方作家寫作關於非洲主題的小說,通常圍繞在「帝國」與「殖民」兩個主題出發,但是書中的描寫方式常常是將非洲醜化與去人性化。奈及利亞作家奇努亞・阿契貝(Chinua Achebe)在1958年出版他第一本小說《分崩離析》(Things Fall Apart),一樣是描寫「殖民主義」這個題材,但是,阿契貝是第一個以奈及利亞人身分、以這個題材寫作小說的作家。他想寫的不是一個與歐陸中心對位的反抗視角,而是強調他們的非洲文明並不是來自於歐洲大陸,也不是歐洲人所「賦予」或「啟發」的,非洲文明一直都在,而且非常有尊嚴地存在著。

非洲新聞重點摘要2017年01月19日

關於我們

  •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收費服務

  • 文化創值體驗設計
  • 非洲市場諮詢服務
  • 特定領域專業顧問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一段8號8樓之12
  • 公司名稱: 非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統編: 8512617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owAfrica阿非卡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