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網購市場:因疫情而得大好機會發展,間接幫助弱勢維持生計
2021 May 18 趨勢洞察
作者:小非象
2020年全球電子商務因為疫情而大幅成長,差不多到達疫情之前專家認為要等到2025年才能達成的水平。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即便是看似落後的非洲也是危中有機,網路生意大量增加,意外地令某些行業蓬勃發展。
身在非洲的我也不得不加入網購行列,不過購物經驗及考量點跟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略有不同。
因疫情時期而得發展機會的烏干達網購市場
疫情期間,烏干達政府與各大型國際機構、聯合國攜手推動電子商務。許多受限於防疫措施無法開門做生意、原本只有實體店舖的公司和生意,為了在封城期間保持基本營收而開設了網路商店。烏干達政府也和本地電信商合作,提供更優惠的網路數據及其他電子服務,鼓勵一般顧客使用電子交易。同時,政府也在改善基礎設施上投資了不少,希望增強本地網絡的連線穩定度及流暢度。
這一點我認為非常有爭議,也許是作為香港人對上網速度要求高,本地政府怎樣改善我都覺得速度還是太慢了。
去年,烏干達政府為提高各種網路交易的顧客保障,新增了與其相關的個人私隱保護政策;今年也持續討論各種保障電子交易的法律和政策。不過,無論法律設計得如何完美和完善,在貪污腐敗風氣盛行的烏干達及其他非洲國家,能否真正地執行和提供實在的法律保障,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烏干達,朋友之間討論彼此的網購習慣時,大多是來自這裡的網購龍頭——非洲版亞馬遜 Jumia。各種商品應有盡有,我甚至剛剛用完了它推出的 Jumia Prime,擺明就是抄襲亞馬遜的 prime membership 。另外還有一間網購平台叫 Kikuu,它是一間中國公司,中文名字叫集酷 ,專門讓中國內地人把貨品買到非洲來賺錢,但是我身邊沒幾個朋友認識它。受過教育或是認識西方文化的烏干達人則喜歡用 DHL e-shop,這是 DHL 連接西方電商平台和非洲顧客的網購服務,例如:eBay和亞馬遜。這些平台不一定送貨到非洲,即使有這個選項,住在烏干達的我也不會相信它們在非洲這段的郵寄服務。我的家人和朋友寄給我的信件或明信片,成功送遞率大概只有 50% 左右。
從食物外送、家庭清潔用品甚至大型電器如電視和冰箱,凡是想得到的貨品在 Jumia 和其他網購平台有幾乎都有。但是,大家不會透過網路購買手機和電腦。在烏干達非常容易找到偷回來或轉賣的二手電子產品,品質完全沒保障;另一個原因是進口貨品的關稅很高。如果買家完全遵循法律的話,使用乾電池的電子產品每件進口可能需要付 500 美金以上的稅項,根本不可能在烏干達牟利。
生鮮網購電商數量激增,幫助社會弱勢維持生計
疫情影響發達國家的網路購物選擇,從奢侈品轉移到日常用品或生鮮食品,因此許多人認為網路超市是電子商務裡的最後一片藍海。可是在香港或大部份中國內地城市,以販賣食材為主的生鮮電商表現參差不齊。畢竟發達國家的物流鏈比較複雜,消費者對於食材的新鮮程度有所要求。總之,競爭大、毛利低、物流鏈管理太複雜等等原因,生鮮電商不一定是最容易圖利的電子商務。
但是!在過去一年半期間烏干達生鮮電商數量增加,它們的興起還讓當地最基層的食物和蔬果小販能夠維持生計。
住在烏干達首都的人們,除了部份中產階級和有錢人會固定在大型超市消費,其他人平常都是跟街上或住家附近的獨立商販購買蔬果,所以市內的蔬果物流鏈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存在了。疫情爆發的頭幾個月,烏干達的封城措施非常嚴厲,人們不能外出買菜。當地的生鮮電商便和這些獨立商販合作,搭配既有的蔬果物流鏈拓展業務。在過去一年半期間烏干達的生鮮電商數量增加,其中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受惠賣家是弱勢婦女和待業年青人。
以前沒有電子商務的時後,烏干達本來就是多吃蔬菜少吃肉的市場;再加上烏干達消費者對食材新鮮度的要求不如發達國家高。即使沒有跟發達國家一樣的完善冷凍物流鏈,當地的生鮮電商仍然能夠發展得很好。
(烏干達人通常是跟街邊小販買蔬果,這門生意電子化以後就由電動車把貨物送到顧客手上。沒有賣家會用如此薄利多銷的渠道騙錢,生鮮商務因此熱門起來,跟購買非必要貨品的網購經驗大不同。Photo by Antoine Plüss on Unsplash)
在烏干達網購物下單前需要通過三種信任
根據我個人經驗和身邊朋友的評論,因疫情而得發展機會的生鮮電商,它們提供的購物體驗出奇地令人滿意。如果把「生鮮電商」這個類別撇除在外,烏干達消費者對於比較「傳統」的網路購物又有什麼評價呢?另外,他們在發達國家和在這裡得到網購經驗,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是我在其他文章或話題上經常提到的考量點——信任。我這個外國人不是要貶低外界對烏干達的信任,即使是當地消費者也會考慮網購的安全和可信性。最能夠清楚看到我們對信任這件事的考慮之處就是付款模式。
在非洲除了現金付款,用手機行動支付也是個很流行的做法。手機行動支付在肯亞已經出現了十年多了,我現在生活的烏干達和以前住過的盧安達,也經常用到這個方法交易。至於信用卡交易,我身邊有幾位朋友認為信不過。根據我幾年下來的非洲經驗,在餐廳或是超級市場用實體信用卡交易的話,從來沒出過任何問題。
這些交易模式應用到網路購物,考慮的不只是交易渠道本身的可信度,顧客們也會考慮到自己對網購平台和賣家的信任程度。
我認識的幾個網購平台,除了貨到付款,其他選項都必須在下訂單時支付部份或全額。大部份顧客不願意在收到實體貨品前付款,據我認識的一位業內人士所說, 90% 的烏干達顧客都選擇貨到付款。
有一次,我在當地百貨公司找不到我需要的家居防火用品,迫不得已選擇上網購買。雖然價錢不貴,但我也毫不猶豫地決定選擇貨到付款。大概幾星期之後,我發現貨品一直沒有送到。上網一查才發覺訂單不僅被取消了,我也沒有收到任何電郵或直接通知。
在烏干達,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沒有為了不合格的服務感到氣憤或無奈,只是單純地慶幸沒有先用信用卡付款,否則應該一輩子也得不到客服回覆和退款。即使買家或電商平台擔保可以退款和提供出貨品質保證,大部份烏干達顧客都不明白這些保證條款,又或者懶得處理投訴或退款事宜,根本原因是這裡的客戶服務水平實在太強差人意。
另一項關於信任的考慮是:貨品會不會成功送達,這點也與送貨時間有關係。在 Jumia 平台上,顧客可以看到什麼貨品已經在國內存倉,什麼貨品需要由外地運送。已經來到本地貨倉的貨品,當然比較有保證能夠成功送達,送貨時間也比較短,最快的一兩天已經可以到達,這在烏干達來說真是光速呢!至於在海外的貨品,如果最後真的成功到達,顧客起碼需要等上幾星期,即使是兩三個月也不為奇。
送貨成功與否,也和上面提及的付款方法有關。如果貨品並非已經在國內,最後沒有成功送遞,那當然是選擇「貨到付款」比較安全。貨品最後沒有到達,我作為顧客也沒有付錢,只是浪費了一點上網購物的時間,起碼沒有吃虧。在烏干達上網買海外商品不是受歡迎的選擇,因為必須用信用卡或手機行動支付事先付款,風險比較高。我之前購買防火用品時,因為網站上沒有寫明貨品已經在國內,所以我已經知道有收不到貨品的可能性。
( 上圖為 Jumia Uganda 網站的首頁。幾乎你想得到的貨品都有,表面上看來真的與 Amazon 無異。但商品是否真的存在,或者最後能否成功送貨,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截圖自 Jumia Uganda 網站)
最後,我想特別針對 Kikuu平台,近一步討論關於信任的問題。
所有網購的顧客當然都對商品品質有所懷疑,但對中國貨品是否有特定評價,還是只是我這個香港人帶有偏見?
我蒐集不到有關 Kikuu 在烏干達的盈利資訊,卻從身邊朋友的分享,了解到本地人對中國貨品的認識和印象。在烏干達,大部份人仍然認為「中國貨」代表冒牌貨。事實上,不少烏干達人或中國人也懂得從中國內地,進一些最便宜或冒牌貨,然後以正品原價在當地出售。難怪烏干達人對中國大陸貨品印象甚差,他們也認為中國喜歡把次等貨品全部輸出到非洲大陸。
比較國際化的本地人知道,如果謹慎選擇的話還是能找到高品質的中國貨品。不過,「中國製造」仍然被視為次等的品質水平,「香港製造」或「台灣製造」在這裡則被視為比較高檔次的品質類別。
烏干達網購市場正在起飛,但不代表容易賺到錢
如果你是做網拍的賣家或是有意成立電商平台的公司,進軍烏干達發展能賺到錢嗎?簡單和長遠來說,應該有利可圖的。烏干達現在的上網人口只佔總人口的 15% 至 20% 左右,而且上網的基建配套仍有待改善,所以烏干達的電子商務對比發達國家,正在起步階段。隨著烏干達未來的經濟發展,人們收入增加,也代表會有更多人可以連接到更穩定的網路服務。有能力在烏干達電商市場長期待下去的話,的確可以看到不少商機。在這一刻來說,想成為電商平台的賣家,需要注意什麼地方呢?
讀者們從上面提及的顧客體驗能夠看到:當地顧客的消費模式和選擇,與網購平台或賣家的考量並不一致。據業內人士分享,賣家不喜歡把商品交由網購平台處理,因為會出現對貨品的操控性影響,這也代表把許多現金流托付給平台。賣家也明白顧客喜歡購買已經存放在倉庫裡的商品,所以賣家需要在吸引顧客交易和存貨之間作出平衡。
付款方面,選擇貨到付款的顧客最多;但這個模式在 Jumia ,賣家需要等上 30 天才能跟平台結算和收款。以前更久,需要等上 60 天。對於個人賣家或當地中、小企業來說,30 天是一段頗長的時間。對於盈利和現金流不太高的小生意,30 天對於營運影響很大。
所以比起貨到付款,賣家更喜歡買家選擇信用卡付款。雖然增加了賣家的財政負擔,但它起碼幾乎是即時的,還能確保交易成功進行。
如果你是海外賣家的話,就要看看網購平台接受海外買家的意願。我認識一位網購平台的創辦人,他的平台在烏干達算是規模比較小的,暫時沒有打算要做到 Jumia 般的規模。他跟我說他非常抗拒海外買家,因為處理外國人的稅務問題和其他產品進口規矩太過繁複,他索性不去參與這一塊市場。與自己同聲同氣的烏干達本地人交涉,始終比較方便和容易。
網購為主的電商平台在商務市場上是否最大的得益者?不一定。像 Jumia 這個烏干達乃至非洲大陸的網購平台龍頭,甚至都在紐約申請上市了,但公司營運沒有外人看上去那麼成功。Jumia 其實有好幾年都在虧損,即使它在2020年的交易量增加了差不多 50%,據說其實有差不多 41% 的訂單被退回、沒成功送遞或者被取消。
Jumia 為了追求客戶量和交易量成長,選擇了容許幾乎任何人在它的平台買賣,對賣家和商品品質沒有管制,以至於出現許多根本無法完成交易的訂單。另外,我在烏干達的外籍朋友圈子內也有人認識 Jumia 的法籍創辦人,他們對那兩位領導人的評價甚差,也聽說過 Jumia 內部的員工福利、工作環境及氣氛都不如意。雖然這與烏干達的電子商務環境沒有直接關係,但據我所知也大大影響到 Jumia 的成功程度。
至於中國公司 Kikuu,我身邊只有兩位烏干達朋友曾聽說過。有一位朋友幾年前從 Kikuu 上購買了一隻小米手環,我乍看之下也看不出是真是假,但是價錢比起我在香港買的便宜一半以上,這讓我很懷疑它是不是正版貨品。雖然朋友對於這隻手錶的品質還算滿意,但因為 Kikuu 的服務水平逐漸下降,送貨時間也遠比 Jumia 長,所以他後來不再用 Kikuu 了。烏干達對於進口產品的管制日益嚴格和稅務繁複,導致 Kikuu 面臨更多程序和挑戰。除此之外,當地還有許多其他網購平台,例如:Bazego Uganda、Eyetrade、Ubuy等等,但是規模和名聲都遠不如 Jumia。市場上也出現過營運幾個月就關閉的網購平台,看來烏干達的網購市場競爭比想像中還要更激烈啊!
(Photo by Felix Mittermeier on Unsplash)
當地網購市場競爭激烈,千萬不可直接套用外國成功模式
對烏干達電子商務市場算不上有深入認識的我,能夠給讀者的一點意見就是必須花時間理解烏干達顧客的消費心態,也需要了解在網購平台以外的所有物流鏈或其他基礎建設的情況。
烏干達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政府大力推動各種能夠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和措施,簡單一點說,電商市場的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商機。但是!如果只是一窩蜂把我們認為的成功商業模式直接套用在烏干達,只會得不償失。
我以上所提及到的顧客心態,包括對貨幣交易模式的信任、貨品送遞所需時間乃至是否能夠成功送達、外地輸入商品的品質等等,都與發達國家的顧客考慮稍有不同。顧客心態也許會隨著烏干達的經濟改善而有所變化,所以這篇文章所提及的也算不上烏干達的「電子商務入門手冊」,畢竟成功的商家就是要緊貼著消費市場的改變,調整商業策略。
看來想要在烏干達的網購市場賺錢,可不像我們隨便在亞馬遜、阿里巴巴、PChome 上,開個戶口賣東西那麼簡單呢!
封面照片來源:Photo by rupixen.com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