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納樹:打敗瘧疾又能退燒的樹皮
2017 Mar 09 認識非洲
作者:何佩佳
決定要踏上非洲大陸,給自己一生一次特別旅行的人,出發前一定得到各大醫院的旅遊門診施打疫苗,甚至開始算日子開始吃瘧疾藥,奎寧。有別於現在的人工合成抗瘧藥,先人的智慧與自然的奧妙,過去在祕魯的美洲土人和17世紀中的歐洲人就知道有種樹叫做「金雞納樹」,靠它的樹皮就可以提煉出抗瘧疾藥─奎寧。
事實上同為金雞納屬的樹種繁多,不同種類的樹皮所含奎寧量也不同,其中以學名為 Cinchona calisaya 的樹種被認為奎寧含量最高。金雞納樹的重要性在於它的樹皮,含有四種生物鹼:弱金雞納鹼 (cinchonine)、奎納定 (quinidine)、金雞納定 (cinchonidine )、奎寧 (quinine)。其中奎寧因為有退燒作用,故被用來作為瘧疾藥,因為感染瘧疾的症狀特徵就是反覆高燒;而奎納定則是治療心臟病的處方藥。
其中關於瘧疾一字 Malaria 源自於義大利語「mala aria」,意為空氣汙濁。在缺乏現代科學知識條件的過去,人們認為瘧疾是沼澤地裡散發出的毒氣引起了這種疾病,因為這種病多件於蚊蟲滋生的多沼澤、多濕地區。致使在某些地區,好幾百年來一直認為瘧疾是蚊子引起的,所以人們小心謹慎地防止蚊蟲叮咬。其實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熱帶,瘧蚊只是傳播媒介。而瘧疾的致病原因和途徑直到1880年才見分曉,當時有位在阿爾及利亞工作的法國軍醫拉維爾安 (A. Laveran),在顯微鏡下觀察人血玻片時發現了瘧原蟲。
(上圖為金雞納樹的樹皮。/ 圖片來源:wikiwand)
如今,瘧疾仍是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現在使用的金雞納樹栽培法,其收割技術與150年前所使用的方式相近。樹苗或嫁接過的小數在高度23公分時移栽,需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剝去樹皮,因為此時樹皮的奎寧含量最高。剝皮採用環割的方式,剝離前先敲擊震動使樹皮與樹幹分離,再用刀繞行樹幹剝離;為了避免剝去樹皮的地方因失水迅速乾燥,便利用潮濕的苔蘚把剝去部份纏繞包裹起來,因為苔蘚可抗菌,還可保護再生幼嫩樹皮免除脫水和陽光照射的傷害。
金雞納樹栽種不易,至少要五到十年的光陰才能採得有價值的樹皮,其經濟價值全依其樹皮中的奎寧含量而定。
封面照片來源: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