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是一門藝術!擁抱多元文化的甘比亞理髮師 Ebrima Nyassi
2017 Feb 07 認識非洲
作者:Tracy Chen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造型打扮。理髮店也從一開始的單純理髮,到現在發展出專為客人設計獨特造型的服務。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理髮師,他是一位來自甘比亞的留學生Ebrima Nyassi,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一年前,在台北開了一家名為「 Nyassi cutz」的理髮店。
一進門,溫暖舒服的黃色燈光、柔軟的沙發、木質的地板,這樣小巧卻舒適的理髮空間讓人有種家的感覺。與大型或連鎖理髮店不同的是,來這裡理髮的人都需透過電話或網路預約。但是Nyassi cutz的位置不太好找,那麼他的客人都是怎麼知道這裡的呢?原來,Ebrima 的品牌形象經營是從交朋友開始!
上大學的時候,他在學校宿舍幫朋友理髮,當他開了這家理髮店之後,大學時期的朋友們競相介紹這家理髮店 Nyassi cutz 給其他人認識。個性開朗的 Ebrima 也喜歡交朋友,於是,朋友之間熱絡地口耳相傳就成了他穩定客源的基礎。
人們或許會好奇,為什麼一位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要開理髮店呢?這其中的緣起也非常有趣。過去台灣大專以下的校園都有髪禁一事,Ebrima 曾就讀的甘比亞學校也有髮禁,規定男生的頭髮只能留多長。如果過長,老師就會強制修理學生的頭髮。當時才十四歲的 Ebrima 便開始學會了迅速簡單地幫朋友剪頭髮來應付生硬的規定,這是他學習剪髮的開始。後來,國中時期的他因為很擅長畫畫,他發現自己可以將創作運用在髮型設計上。
剛來到台灣的時候,Ebrima只是想要專心唸書,做好學生該做的事。不過隨著他在宿舍幫朋友理髮的過程中不斷累積的經驗和對理髮的熱愛,畢業之後,他認為是時機開啟理髮事業了!
在台灣,大部分的台灣人剪頭髮還是比較傳統,風格與日韓相似,走K-pop路線。而Ebrima的理髮店採美式的理髮風格,與台灣傳統的理髮風格非常不一樣。其中一種很流行的髮型為「undercut」,簡單來說就是將兩側的髪鬢推平,用髪油將頭頂較長的頭髮整齊地往一個方向梳,有時候還會搭配在髪鬢處設計一些特別的圖案。關於這個髮型,他特別提到一開始是美國的黑人有了設計髮型的想法,美國的理髮業也一直走在世界的頂尖,他們對於髮型的創意和對新鮮感的要求非常高。
Ebrima幽默地打趣道:「如果想要找到女朋友的話,必須要一直不斷改變造型,才能夠吸引女孩子」。
(上圖為美式理髮風格 undercut。/ 照片來源: Nyassi cutz 臉書粉專)
因為 hip-pop 的流行,開始有些喜愛跳舞的台灣年輕人選擇換上美式風格的髮型。他很開心看到這些年輕人願意接受新的文化,認為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過,來這裡的客人多是外國友人,將近八成左右,其中更有七成來自美國,他們瘋狂愛著這家理髮店,愛到幾乎每週都會來一次。最酷的是,連位於加勒比海的一個小國,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 (Saint Kitts and Nevis) 的總統,也到過這裡給Ebrima理過頭髮哦!
Ebrima 說,如果是他自己給客人剪頭髮的話,他會去思考客人適合什麼樣的髮型。在甘比亞,大多數人都相信理髮師的判斷,認為理髮師比自己更專業。
對於不同的客人,Ebrima會用不同的理髮方式。小部分客人只是想要單純剪髮,但更多的客人則希望可以在髮型上有一些創意設計。對於後者,Ebrima有他自己獨特的髮型設計風格。「每一個理髮師的個性都會影響他給客人的建議,可以剪,可以綁,理髮師的工作是一門藝術。作為藝術家的理髮師,你可以做非常多的嘗試」,這也是他為什麼喜歡理髮的原因。但他目前並不打算以理髮作為全職工作。對他而言,工作不是為了別人而做,也不是為了賺錢而做,重要的是看自己是否享受這個過程。
對台灣的深厚情感
Ebrima 在台灣待了五年,他非常喜歡台灣,也打算繼續留在這裡。在來到台灣之前,他去過美國、菲律賓和一些非洲國家,在他看來,他覺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很特別的東西。而他最欣賞台灣的一點,則是台灣人和平的社交生活,沒有太強的攻擊性,可以和平理性地思考與對話,在這個民主自由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也許你會說,現在的台灣社會還是有許多人在抱怨台灣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是 Ebrima 卻認為抱怨是一件好事,說明你在乎,也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如果都沒有人抱怨,那麼這個社會是危險的,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也就無從改善。
然而,儘管在 Ebrima 眼裡台灣社會是友善的,他仍舊感受到了台灣對於非洲有嚴重錯誤的迷思。
曾經有人問過他「非洲人會養獅子當寵物嗎?」,也有人對於他會講英文這件事感到非常訝異,問他是在哪裡學習的。不過,Ebrima並沒有過於在意這些言論,他認為這些言論的背後是不了解和偏見,而不是針對他個人的不友善。對此,Ebrima提供了個人對於台灣社會的一些建議:「非洲很大,在這片土地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而且很多國家也正在發展。當然,各個國家的發展水平都不太一樣,就像台灣也有地域上經濟發展不同的情況。現在,中國、美國等國家都開始了解非洲,台灣也應該不要落後,快點進軍非洲市場進行投資」。
他認為台灣人需要更加開闊心胸和打開視野,去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同時也要學會獨立思考,破除舊有迷思。如果一個國家正在進步,除了經濟發展和科技發達之外,人們也需要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夠接受多元的文化,以及改變固有生活形態的新思維。
深愛的祖國甘比亞
甘比亞位於西非,是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甘比亞曾是一個發展非常好的非洲國家,甚至可以說與台灣的發展水平並駕齊驅。然而,賈梅(Yahya Jammeh)(1994-2016)政府並沒有延續這種良好的發展。2013年,甘比亞與台灣斷交,Ebrima對此事發生時刻的感受記憶猶新。那個時候的台灣有很多的甘比亞學生,斷交事件發生後,大家都感到非常難過,對於賈梅,他表示非常不滿。
「賈梅非常瘋狂,沒有人喜歡他,他只喜歡錢。在外交上錯過了許多發展的機會,也沒有與人民建立良好的關係,造成了國家的混亂與落後。所以很多甘比亞人離開甘比亞,去到其他的國家。」他認為,斷交應該是有充足理由與和平,賈梅政府應該要為斷交負責任。
儘管對於賈梅政府有諸多的批評,Ebrima 在講起自己的祖國時依舊飽含情感。他想要回到甘比亞,因為那是他深愛的家。在前些日子的甘比亞總統選舉,賈梅落選,新總統阿達馬·巴羅(Adama Barrow)上任。之後,新政府開放了許多的媒體,讓言論變得更加自由,民眾也得以討論國家的問題。Ebrima對於甘比亞的未來充滿希望,他非常看好甘比亞的發展前景。
「現在的甘比亞雖有許多問題等待新政府解決,但至少民眾能夠開始正視自己國家的問題並打算去解決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封面照片為本文作者 Tracy Chen 所拍攝,未得允許切勿私自下載或擅作其他用途